产品展示

刷到低息贷款广告心动!面签时手续费却暴涨至18%,事后才知自己背上 20 万贷

发布日期:2025-08-31 12:05 点击次数:149

那天我差点因为自己的财务困境,让最亲的弟弟背负20万债务。 一切始于我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的那条广告“逾期也能贷、利息4厘、无担保”。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填写了资料,不到10分钟就接到自称是银行合作方的电话:“只要3%手续费,面签即放款”。

看似正规的贷款流程暗藏玄机

我来到上海商城路某大厦,业务员热情接待了我。 他们首先带我去了附近银行打印征信报告,这让我感觉他们很专业。

但看完我的征信后,业务员突然改口:他们只是助贷机构,资方还要额外收取15%手续费,合计高达18%。 我无法接受这个高昂费用,转身离开了。

第二天,我又接到另一家机构的电话轰炸,声称“15%手续费包下款”。 急用钱的我,又动心了。

这次他们安排在商城路乐凯大厦,签了一份20万元五年期委托贷款协议。 第二天上午,彭经理通知我已通过初审,等待在线签约放款。

下午却来电说终审发现我的征信查询频繁属高风险客户,需要找一位“见证人”一起面签。

“见证人”背后的陷阱

业务员向我解释,见证人可以是我的亲朋或同事,必须在上海社保满1年、征信良好。 资方需要向见证人了解我的情况是否属实,证明资金用途及还款能力,并一再强调见证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这时候我开始感觉不对劲:既然不需要担保,为何对见证人资质有如此具体要求?

我咨询了金融行业的朋友才得知真相:征信黑户根本不可能获批贷款,所谓的“见证人”实际上就是真正的借款人,骗子是在用他人的信用套现,高额手续费就是他们的诈骗分成。

AB贷的完整诈骗链条

上海警方在2023年公布的AB贷合同诈骗系列案揭示了完整套路:A征信有问题,去银行借不到钱,找到犯罪团伙。

犯罪团伙声称有办法,让A把亲朋好友B喊来,号称做A的借款担保人。 通过一系列操作,犯罪团伙把B搞成实际借款人,B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了贷款。

这些非法助贷公司设有业务部、渠道部、人事部、财务部等完整架构。犯罪团伙会在互联网上发布“低利息”“无抵押”贷款广告。

招揽征信不佳的潜在借款人进行网上登记,随后冒充银行合作方、银行签约中心名义,以“可为征信不良客户办理无抵押贷款”为诱饵邀请借款人至公司详谈。

高额手续费的真相

助贷公司的手续费高得惊人,通常达到贷款金额的15%-30%。 有借款人反映,助贷公司先是承诺低手续费,当面办理时却突然提高费用。

一家名为融亿诚(青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助贷公司最初承诺手续费3%-6%,年化利率仅3-5%,50万元至100万元额度轻松获批。 但当借款人实地办理贷款时,业务员却称因资质严重不足只能批20万元,贷款为3年,手续费高达15%。

这意味着借款人在拿到20万元的贷款后,需要向助贷公司支付3万元手续费。 这种用低息宣传诱导借款人,然后突然提高手续费的做法,是AB贷骗局的常见手段。

冒用银行身份增信

为获取信任,许多助贷公司会冒充银行工作人员。 有助贷公司销售人员的微信名为“A银行信贷部陈经理”,自称是“青岛农商银行信贷放款部的”,但办公地点不在农商银行,而是在银行旁边的某写字楼内。

当要求提供工号以便向银行核实时,这些冒充者便会立即挂断电话。 经银行核实,这些自称银行经理的人员与银行无任何关系。

AB贷的法律责任

2024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百家号公布了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审理的一起“AB贷”案件。 目前常见的“AB贷”中,贷款中介构成合同诈骗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是贷款中介虚构可以为借款人办理贷款的事实,隐瞒实际是以其亲友身份办理贷款的真相,从中骗取高额手续费。

二是贷款中介存在虚构中间费用,骗客户支付高额居间费的行为,如虚构居间行为、虚构打通银行渠道等理由骗取客户的居间费。

这些公司还会与其签订“中介服务合同”,不仅约定“贷款服务费”的比例,还会列出一系列避责条款。

当亲友和不诚实贷款人发现被欺骗后,这些合同就成为“咨询公司”的“护身符”,这也是许多受害者选择提起诉讼而不报警的重要原因。

防范指南与应对措施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提示消费者要牢记“三核实”“五拒绝”,筑牢防线,远离不法贷款中介陷阱。

三核实包括:核实中介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渠道查询中介机构注册信息、经营范围;核实贷款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重点关注贷款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核实放款来源,要求中介明确贷款资金提供方是否为持牌金融机构。

五拒绝包括:拒绝签订空白合同或内容模糊的协议;拒绝口头承诺,要求中介将关键条款写入书面合同。

拒绝向个人账户转账,所有费用支付均需通过正规对公渠道;拒绝接受捆绑销售,抵制强制购买无关产品或服务;拒绝泄露隐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如果遭遇了不法贷款中介诈骗,应立即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本等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举报。

警方提示广大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抗风险能力,谨防落入信贷陷阱。 在办理贷款时,要警惕不法分子冒充银行、银行贷款中心等发布贷款广告,谨防“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理贷款”等话术陷阱;要看清借款人信息、借款用途等重要内容,谨防转贷风险。

对于“确保贷款成功”“低息借贷”“随借随还”等明显不符合常理的所谓“助贷”服务,应保持警惕。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88彩

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