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两国老大要在阿拉斯加见面了,眼瞅着就剩两天时间,两边却一点儿没闲着,各种动作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又觉得挺有意思。
一会儿是在北极搞军演,一会儿又说要试射核导弹,这俩好像商量好似的,都卯足了劲儿要“硬碰硬”,想在开会前先给对方一个下马威,把调子定下来。
俄罗斯的《生意人报》最近爆了个料,说美俄峰会开的时候,美军在阿拉斯加那边牵头的“北极边缘”演习得一直搞到8月底才算完。
这场演习动静可真不小,美国陆军、海军、空军还有海军陆战队,四个军种全都拉过来了,还喊上了英国、丹麦这些北约的小兄弟一起凑热闹。
美军自己也不藏着掖着,直说这次演习就是要在阿拉斯加那边搭个“战场架子”,顺便练练怎么打下来巡航导弹。美国媒体更是说得明明白白,这事儿就是冲着俄罗斯来的。
不光这个,美国人还有一场叫“极地匕首”的特种部队演习,听说也要在峰会当天开始。想想看,海豹突击队那些精兵强将都掺和进来了,这见面会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跟拉满了弓似的。
看到美国人这么折腾,普京肯定也感觉出来情况不太对劲儿,这哪儿是开会啊,分明是摆场子嘛。所以俄罗斯那边也马上宣布,我们也要搞个大动作,让你们瞧瞧。
央视新闻报道说,最近俄罗斯军队突然把北极圈里一大片空域给封了,足足500公里呢,然后把军舰都凑到一块儿,还派了专门监测核辐射的飞机过去。
这一系列不寻常的举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军事行动要开始了。
没错,就是要在新地岛那个试验场,再试试他们的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
挑这个时候搞试射,那心思可太明显了,明摆着就是普京给西方国家递话呢:别惹我,我手里有硬家伙!
这个“海燕”导弹,在俄罗斯那可是宝贝疙瘩,神秘得很,北约还给它起了个代号叫SSC-X-9。
要说它的本事,那真是能让人晚上睡不着觉:
它用的是小型核反应堆当发动机,理论上讲,天上飞几个月都不用落地,射程能达到2.5万公里,地球上随便哪个旮旯都能打着;飞的时候还特别低,就50到100米高,现有的反导系统雷达想看着它,门儿都没有;更要命的是,就算它没带核弹头,只是常规炸药,万一掉下来了,核反应堆一漏,那放射性污染能扩散好几百公里,想想都头皮发麻。
虽然美国的情报部门说,这导弹之前试射了13次,没一次完全成功的。而且2019年那次试射,还因为爆炸死了5个专家,飞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也就2分钟,才飞了35公里,跟闹着玩似的。
可就算这样,普京还是把“海燕”当成手里最重要的一张牌。
选在美俄两国老大见面的时候放出要试射的消息,这里面的道道可不少,至少有三层意思:
军事上,就是要让美国人看看,我这玩意儿能突破你的反导系统,开会的时候我腰杆也能硬气点;政治上,就是回击北约一个劲儿往东扩,告诉你们我俄罗斯的核威慑可不是摆设;心理上呢,就是专挑特朗普最在乎的“核优势”说事儿,给他点压力,让他坐立不安。
有意思的是,这次试射的地方新地岛,以前苏联就曾在那儿试爆过一颗5000万吨当量的“沙皇炸弹”。
挑这么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威慑效果一下子就上来了,跟敲锣打鼓地说“我很厉害”一样。
这事儿可让华盛顿那边头疼坏了,怎么办都不是。要是硬邦邦地怼回去吧,万一把谈判的气氛搞砸了怎么办?可要是装聋作哑不吭声呢,又怕人家觉得自己怂了,以后更没底气。
更严重的是,这“海燕”要是真试射成功了,那美国的反导系统对这种飞得特别低的核动力目标,根本就追不上、拦不住,这缺陷不就明明白白地暴露出来了嘛。
就算没成功,俄罗斯也能吆喝着“我们技术又进步了”,逼着美国不得不花大钱去升级他们的防御系统,这不就又给美国添堵了嘛。
其实这些年俄罗斯没少下功夫,搞出了“波塞冬”核鱼雷、“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这些厉害玩意儿,形成了一套跟美国不一样的威慑手段。
要是“海燕”再加入进来,那两边的战略平衡就更难说了,搞不好就打破了。
说白了,普京就是想用这个被人叫做“飞行的切尔诺贝利”的“海燕”告诉西方国家:俄罗斯手里,照样有能让全世界都害怕的终极武器,别把我们当软柿子捏。
这么一看,这场不见面的较量,其实就是两国领导人比谁的心理更强大,看谁先扛不住。
特朗普最近放话说,跟普京见面,头两分钟他就能知道俄罗斯愿不愿意结束俄乌冲突。理由是啥?他说“我最会做交易了”。
这话一出来,让人想起他以前还说过“24小时解决俄乌战争”呢,结果呢?后来他又补充了一句“好协议有很多种说法”,你看,这就给自己留后路了,万一谈不成,也不至于太丢人。
而普京呢,就用这些军事上的动作说话:想让我在谈判桌上让步?行啊,先看看咱们谁的拳头硬!
懂行的人分析说,搞军演啊、试射导弹啊,这些都是美俄之间常玩的把戏,见怪不怪了。
不管是特朗普吹嘘的“交易的艺术”,还是普京拿手的“威慑外交”,说到底都是为了在谈判的时候能说了算,占上风。
北极那边演习的炮声轰隆响,新地岛这边导弹尾巴拖着火焰,就像是峰会前的“压力测试”一样——能谈拢就签协议,谈不拢那就接着加码,谁也别想轻易占便宜。
至于特朗普说的“两分钟定输赢”,估计也就是说说而已,造造声势,让大家都关注他。
毕竟,当两个手里都有核武器的大国,在冰天雪地的两头都亮出肌肉的时候,真正的较量可能在两国领导人握手之前,就已经悄悄开始了。
阿拉斯加的会越来越近了,接下来局势会怎么发展,大概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海燕”试射完了,两边都不说话,借着这个机会都退一步,在乌克兰问题上先达成个临时的妥协,别把关系搞得太僵。
第二种,美国可能会拿“核扩散有风险”当借口,对俄罗斯搞更严厉的制裁。
俄罗斯呢,就说导弹试射成功了,然后扩大核武器的部署范围。
这么一来,搞不好就像以前冷战那样,两边又开始长期对峙,谁也不理谁。
第三种,万一试射失败了,两边再互相猜来猜去,产生大误会,那本来就够脆弱的两国关系,可能就真的走到悬崖边上了,太危险了。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团队到现在都没对“海燕”导弹这事儿说过一句话。这种不正常的安静,说不定意味着白宫正在重新掂量掂量,普京手里到底还有多少底牌没亮出来呢。
总的来说吧,这次美俄会谈,大家本来都盼着两边关系能缓和缓和。但看这开会前两边的这些动作,气氛又有点冷飕飕的,让人心里没底。
谈判桌上,说不定有些事情能谈妥,达成协议。
但那些谈不拢的,可能就成了下一轮争斗的引子,以后还得接着闹。
特朗普那套“做交易”的想法,能不能让会谈快点有进展?
普京这战略威慑,能不能逼着美国让步?
这场峰会最后会怎么样,说不定还真像特朗普说的那样,开头几分钟就能看出点苗头来。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