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亿套现款还没捂热,岳亚梅却已经被带走了。
这场“金蝉脱壳”的计划,瞬间变成了“瓮中捉鳖”。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你能想象吗?
就在股权转让的协议签得满心欢喜的第二天,岳亚梅就在办公室被“带走”。
几个人穿着制服直接进了公司,连桌上的枸杞茶都没喝完就走了,整个场面简直像是电影里的反转剧情。
公告里写的是“留置并立案调查”,大家都捉摸不透具体原因,内部老员工都在猜:“这几年公司业绩下滑,搞些小动作也说不定啊。”
不过,说起这对夫妇,何开文和岳亚梅的成功经历,简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政商大戏。
他们从一开始的5000元起家,到后来依靠政府项目的加持,在新疆一度创造了令人艳羡的财富帝国。
记得他们曾说过:“以后我们可以环游世界,享受这一切”。
没想到,一场豪华的“财务大洗牌”就此成了他们的“圆梦”计划的噩梦。
他们的“金蝉脱壳”其实是股权转让。
合约签好了,接盘方都准备好了,7亿元现金要稳稳到账,看来一切都在掌握中。
你说,要怎么形容这种心情?
坐等着丰收的果实,应该是轻松吧?
谁知道,他们却忽略了根本问题——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和政府项目捆绑在一起。
熙菱信息75%的收入都来自政府部门,安防系统、数字政务,这些行业看似简单,但背后总有一些你看不见的政治游戏。
他们都知道,这么做肯定得绕着政商关系走,想要搞清白的“退出”也不是那么容易。
人们都说:靠关系做生意不丢人,但要真敢在这种游戏中越玩越大,结果真可能是“用心良苦”的一场“空”。
有意思的是,岳亚梅被带走时,前台的小妹都傻了眼,完全没反应过来。
直到整个办公室安静到不敢喘气,大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你看,外人以为“套现”只是高高在上的决定,而他们却被关在了自己设计的“陷阱”里,走不出来了。
再从头讲讲他们的发财史。
别看今天的他们风光无限,回溯起他们的创业历程,那简直像是走钢丝——随时可能掉下去。
1992年,何开文从体制内跳出来,和岳亚梅一起开了“新疆西陵电子研究所”。
创业初期,他们借着政府的项目,靠那5000块的启动资金做起了大生意。
那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大单赚了20多万,在当时的新疆,差不多能买下两套房子。
是不是很“美好”?
这就像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开局,但他们可没有直接依赖父母的资本,而是从政府背后顺利接手一系列项目,步步为营。
特别是2006年“平安城市”项目,简直是点燃了他们的事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岳亚梅脱离了工商局,彻底“进入江湖”,凭借自己的“关系网”,接下了大量地方监控系统的项目。
听说他们家那几年,标书总能在最后一刻搞到独家信息,这让竞争对手根本没办法超越他们。
那段时间,公司年年都在上涨,从2亿的年营收飙升到8亿。
可随着政策的收紧和市场的变化,他们的生意也开始变得不那么容易。
平安城市建设项目几乎完成,整个新疆市场逐渐饱和,熙菱信息的收入开始下滑。
2019年,他们的收入直接从6.5亿降到了2.8亿。
之后,甚至连续6年亏损。
为了活下去,他们开始搬到上海,试图脱离困境,可惜上海分公司成立了5年,连一个大项目都没有拿下,依然无法摆脱过于依赖“关系”的局面。
这场股权转让的“速战速决”计划,便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开始的。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夫妻俩决定通过股权转让套现7亿。
原本按照程序走流程,股权转让协议在交易所审核通过后就能顺利执行。
但他们显然太急功近利了,连尽职调查都没做。
结果,岳亚梅的调查一旦涉及职务犯罪,交易所审查就可能暂停。
眼看着一切都走向无果,7亿现金也几乎成了泡影。
事情的讽刺之处在于,夫妻俩在协议里甚至承诺“公司无重大违法违规”,这简直是自找麻烦。
最终,他们被自己亲手设计的“防火墙”击垮了。
这次事件无疑给那些依赖政府资源和政商关系的企业提了个醒:靠关系赚钱可以,但别搞歪门邪道。
就这样,这对昔日的“富豪夫妇”在风口浪尖上,经历了起起伏伏。
股价连续三天跌停,股民们的情绪达到了爆发点:“这哪是上市公司,简直是圈钱公司!”
而此时的岳亚梅,可能依然在看守所里惦记着那些已经泡汤的7亿现金。
这场事件可以说是一场“欲望”与“规矩”之间的博弈。
你想套现没错,但得干干净净做人。
能靠关系做生意,也要懂得遵守规矩。
毕竟,做生意不是打游戏,你丢掉了信任,连最后一张牌都打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