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公子
特朗普那句“地狱般打击”的最后通牒扔出去没多久,哈马斯的反应就把大家都吓到了。这个几十年的硬汉子竟然松了口气,不仅答应放人,还愿意交出加沙的控制权,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这次特朗普真算是狠下决心了,他把最后期限定在了美东时间10月5日18点,嘴里话里都在暗示哈马斯已经被“捉住”,不答应条件就只有死路一条。在这么大的压力之下,哈马斯几小时后就出手回应:愿意按照特朗普的方案放人交权。虽说他们还提到72小时太紧,想再讨论细节,但这个态度已经拉开了大幕——一直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哈马斯,这次在枪口压着的情况下,居然选择了谈判桌。这事儿,真得说是“前所未有”了。
这事可真不简单,就像哈马斯一下子把自己坚持了多年的“靠武力灭掉以色列”的信仰扔掉了似的。为啥突然就转弯了呢?说白了,就是两点:一是打到头儿了,打不动了;二是要给自己留点退路。
看看他们的处境就一目了然了。在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之前,哈马斯的武装人员已经损失超过2.5万,剩下的也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军事上走投无路,特朗普的“20点计划”还要求他们彻底放下武器,放弃加沙,要是继续硬撑,那估计就只能等着自吞苦果。更重要的是,他们那句“拒绝两国方案、非用暴力夺回全部土地”的立场,现在看起来越来越不切实际了。这套原本和伊朗“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一样的想法,现在在现实面前也撑不住了。
另一方面,有些哈马斯内部的聪明人开始考虑后续的打算了。既然用暴力的路走不通,又想在未来巴勒斯坦的权力结构中占点位置,那就得接受现实。根据美方的安排,加沙可能会由一支技术专家团队暂时管理。哈马斯这时候选择妥协,显然是为了争取一线政治生存的空间,免得被彻底边缘化,或者被以色列点名清除。这情形让人不由得想起当年的阿拉法特——经过几十年的战斗,他终于领悟到必须通过和谈破解局势,最终还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
哈马斯这次转变,可就把中东的牌局推向了新的节点。伊朗少了个重要的代理人,而哈马斯自己则在声明中表示愿意把加沙交给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机构来管理,明显看出是要与伊朗那套激进的思想拉开点距离。对德黑兰来说,这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再加上特朗普政府的操作,不但让他们在中东的话语权又重新集中了起来,还给全世界展示了他们的硬手段,逼得哈马斯都只能低头了。
话说回来,这事还没完,哈马斯实际上并没有全盘接收那个20点计划。他们的一个高层官员通过路透社表示,只要以色列不结束占领,他们就不会放下武器。这个立场跟计划里要求他们缴械的内容正好对着干。再者,那个20点计划自身也有点含糊,比如没有明确以色列全面撤军的具体时间表,搞得以后执行起来可能会闹出不少麻烦。
说到底,哈马斯这次妥协,肩膀不是因为良心泛起,而更像是在战场上打不过、政治上陷入孤立后不得已而为之。特朗普那最后通牒,不过是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真正让他们转变的,还是经过几十年武装战斗走投无路后的一种求生本能。
巴以冲突的难题,光靠这一纸声明还真难彻底消弭,但这个愿意退让的哈马斯,的确让这个战火频繁的土地,看到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希望。往后的日子,就看各方怎么把这脆弱的起点,变成真正的转折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