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技术革命的大地震,还是资本泡沫的炫目肥皂泡?这个问题,最近在A股市场里,谁都绕不开。你说,这年头能火的,除了炒房炒币,大概就剩下各种新能源概念了。可你再看看这“固态电池”,真的是光沾了个边,连气味都没闻几分,全市场都能嗨上一大波。资本市场到底在狂欢些什么?是科学的春天,还是韭菜的宴席?关于固态电池的现象和真相,今天就扒拉个明明白白。
瞅着现在这市面,“固态电池”四个字比网红还金贵。气场一开,谁家只要公司名贴上了固态电池,股价立马上天。有人统计,一大票上市公司集体变身跟风侠,不管是真干假干,反正都讨论固态,“蹭热点”就能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涨停潮。比如上海洗霸,业务到底占多大比重都无所谓了,9月一到,股价直接起飞,涨了快一半,说实话,市场逻辑让人怀疑是不是喝多了。再像先导智能,主打“造设备”标签,但只要跟固态沾点亲,成交额也百亿百亿往上窜。还有联泓新科,就靠着一句“新材料批量出货”,第二天就涨停。这什么概念?说白了,A股就是实验室出PPT,投资人就猛拍桌子抢筹码,哪还管你是真有货还是画饼充饥。
可问题也就摆在这里——你真以为大家都是一见“固态”误终身的痴情粉?但实际数据打脸啪啪响。看着很火爆,其实背后跟风资本的成分一点都不少。一共50多家标榜自己玩固态的上市公司,近一个月有三分之一都能飙30%以上,这放在哪个行业都是惊天动地。但冷静点想下,多数公司现在处于啥阶段?有的业务才刚起步,有的顶多做个小样,还谈不到大批量推广。这种情形下,行情走得这么火是市场理性吗?我不信有人真信。
有人要说:资本看重的是未来预期,只要方向对,咱们投的大饼就永远能吃下去。确实,卓创资讯富宝锂电的董分析师也讲,“资本现在的热度,是认同固态电池产业链能快速发展,毕竟实验室不是白建的,实际产品也都见了点真章。”乍一听,还是有几分道理。但投资很多时候真的不是理科逻辑,只要有点技术,市场就不缺追捧者——重要的是情绪和想象空间。你还真不能小瞧人家炒作概念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固态电池到底牛在哪?技术上是怎么个前后,市场又为何如此痴迷?其实说白了,现在的固态电池,是用固体电解质取代传统液态的锂电池,分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玩出了三种模式。最近,各家企业确实是出了点像样的进展——什么亿纬锂能成都量产基地揭牌,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实验线跑通了,甚至连材料端也有突破,比如当升科技吨级出货,恩捷股份硫化锂线投产,这些看着都不赖。行业专家评价今年是“从PPT迈进了实验室”,可这还是低调版本,毕竟离真正大规模推向市场,还有好几个春节要过。
更有意思的是,这台固态电池争夺大戏,主角却不是行业巨头,打头阵的是市场第二梯队的小哥们。你看,现在动力电池天下基本已经被宁德时代、比亚迪坐稳了,其他厂商就像夹缝中的野草,只能找突破口,试图靠新路线逆风翻盘。怎么翻?只能靠固态电池。这玩意对外就是一个终极革命,对内其实成了“至少我还有机会”的关键台阶。但你要问宁德时代这些boss为啥不急,他们压根都没上强度。董事长曾毓群掉书袋说,现在固态电池成熟度只有四分,十满分才算替代,咱还得做几年试验。人家巨头不着急,说不定是因为既得利益已经稳了,不怕新技术冒头带乱旧江山;但追赶的厂商没什么可失去的,搏一搏万一成了,那是攻城掠地都不是梦。
厂商在重复试验,资本继续上涨,可你别以为这是因为固态电池真个易如反掌的事。技术难题难到什么程度?现在连电池最基础的几个核心指标都没法满足动力出行需求。材料要靠谱,界面不能拉垮,还得成本下得去。这堆问题若能轻松搞掂,早就各家都投产了。咱张专家也实话实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家企业有货真价实的量产固态动力电池,大家都还在各种研发的路上。”这冷水一泼,可能比那股疯炒的热度更让人清醒。
再往下说,实打实的痛点是什么?最闹心的在固体电解质那,导电能力不如液体,对界面接触要求极高,材料还死贵死贵,工艺又花里胡哨,要批量生产简直难于上青天。现在所谓量产,实际就是“半固态”玩意,小规模装个样车,真要全民普及?业内普遍得看到2027年才会有个影,而且那还只是起步。至于人人都想要的“30万-40万的固态电池车”,想多了,要到2030年都不一定看得见。
你以为内卷只发生在国内?国际巨头也没闲着。大洋彼岸的奔驰、德国大众都在放大招,QuantumScape美企的技术已经加持在测试车上。奔驰纯电EQS一次实验,跑出1200多公里,数据看着唬人。正经的科学家也出来敲钟,提醒中国别被日本欧美抢了风头。这些海外大厂,专利壁垒高,试车不打折,人家真投真干,不光是想蹭热度。
可是说到实打实的产业化,中国又是不可小觑。材料、工艺、设备、制造体系统统齐了,比国外全链路自洽能力强。有人就说,海外能把某项技术率先弄出来,但要真拼量、拼落地,国内公司还是有底气。产业链的这种“人海战术”叠加技术进步,光靠外企抢头筹并不足以直接碾压中国的这套打法。
其实,眼下投资圈最需要当心的,恰恰是资本热闹背后的风险。这泡沫有多厚?你看,很多概念股明明业务进度才刚刚入门,市值市盈率蹭蹭往上飞,这不典型虚火?真要问什么值得买,有没有核心专利、有没有独立的原始创新能力,这才是关键。不然碰上风向转了,最先跟风的反而第一个掉队。现在,专业人士一再提醒,越是这种技术叠加资本情绪的阶段,越要留神:别因为市场热就一腔情怀猛冲,技术周期之间,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但不得不讲,固态电池的美好愿景谁都会心动。想一想,电量密度提升一倍,续航一夜暴增,告别动力焦虑,还没啥自燃风险。要真能突破,燃油车的大结局说不定真在眼前。董分析师展望说,能不能撑到1000公里以上续航,将直接决定固态电池是不是可以“封神”。如果真到那一天,别说造车,更换所有移动能源系统都不是梦。
未来五到十年,固态技术的发展势必要经历反复试错、重新洗牌。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全链条都要有独立配套的同步大进步。对于制造业巨头甚至整个锂电产业链来说,这不只是一波技术迭代,而是整个生态位的暴风重构。牌桌刚刚洗好,最后笑到最后的,绝不会只是跟风喊口号的那几个。“无脑跟风买入、只看概念热度”这些操作,以后会被市场教做人。只有能把“技术+落地能力”一肩挑起来的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里不被拍趴下。
话说到这里,大家也别光看着资本的热浪起落。记住一句老话:“投资有风险,追热点要小心。”别光盯着明天的股价,忽略了今天的底层技术。真理往往在泡沫退去后才能显现,起起伏伏谁都经历过,椅子没了,可别做最后接盘侠。你觉得固态电池会是真革命,还是下一场资本迷梦,咱们评论区见。
你怎么看固态电池,是站未来风口上还是投资陷阱?来聊聊你的观点吧!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