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召开,此时距离1978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4年,中国的经济体系得到了显著的变化,但是在其它方面仍有许多的问题。
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突然点名刘华清同志,正式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此时,一位66岁的老人充满了激动和感慨,他想起邓公之前对他感叹地说:“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顿!”
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谨记邓公的嘱托,重新回到了他深爱的海军队伍中,然而当他看到令自己熟悉又陌生的海军基地时,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终于明白了邓公之前为何而叹息。
他愤怒地对那群人说道:“我是海军司令员,不是旅游局局长。”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究竟还面临着怎样的困难?邓公为何对刘华清如此的信任?刘华清与中国海军又有什么不解之缘?他又看到了什么让他如此的悲愤?
邓公面临的问题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组织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让新中国恢复了原来的生机,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为什么邓公仍然忧心忡忡呢?
1977年7月,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决定恢复邓公的政治领导职务,邓公在大会上指出了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在八月的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后,强调了科学和教育的重要性。
在1978年的时候,邓公更是带领中央把全党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中国在邓公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下,我国的经济体系慢慢出现了生机,但是之前邓公关注的科学、教育和思想路线的改革又是如何呢?
1977年之前,我国的经济体系和工业生产基本止步不前,人民仍然处于忍饥挨饿的贫苦生活中,科学和教育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所以此时邓公对国家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但是因为各种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许多政策无法实行。
在1978年,邓公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后,仍然在担心人民对于他们的不信任问题。
邓公提出的改革开放,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因为邓公明白,此时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只有彻彻底底的改革才能有好转,所以对国内最先实行了改革,然后在沿海地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然后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来带动中国内地。
在邓公和众多优秀中央领导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恢复了生机,特别是深圳和厦门等经济特区的良好发展,让中国出现了一片大好的景象。
此时,邓公又想到了原来担忧的科技、教育和思想路线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科技和思想方面的改革。
在1979年的时候,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现代化导弹驱逐舰出海巡视,邓公就激动的对身边的海军军官表示,我国也应该建立一支这样强大的海军,来捍卫我国的领海主权。
因为当时科技力量比较薄弱,而一些国家凭借着西方强国的资助,海上的军事力量发展迅猛,所以经常对我国的领海主权产生威胁,所以邓公决定从海军开始整顿,提升我国海上科技力量的发展。
1982年,召开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前,邓公就找到了刘华清,和他语重心长的交谈现在的状况,最后坚定的对他说道:“你还是回海军工作,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顿!”
刘华清知道邓公的意思,也明白邓公此时的决心,他知道自己将要承担的重任,当他想到那个自己奋斗了半生的地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邓公的嘱托。
邓小平和刘华清的友谊
刘华清到底是何人?竟让邓公如此信任,将中国海军改革的大任交到他的手中。
刘华清被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他对于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他也是我国早期的革命先烈之一。
他在1929年10月的时候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身份加入了革命工作,并在193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刘华清不满22岁的时候,就在刘伯承将军的推荐下让他在邓公的手下工作,当时邓公还只是八路军一个师的政治委员。
从此之后,刘华清便在邓公的身边为他分忧,在邓公外出的时候担任护卫保护邓公的安全,就这样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后来,刘华清每次提起邓公都是满怀敬佩之情,他曾说自己的许多知识都是在邓公身上学到的,他在邓公的熏陶之下慢慢的成长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领导人。
邓公对于刘华清的也是十分的看重,曾多次提拔他担任重要的职务,刘华清也没有辜负邓公的赏识,一直以令人满意的结果回报邓公。
在1952年的时候,刘华清收到中央的调令,让他从第二野战军转入到海军中,这一次便是他第一次进入海军。
之后他在大连海军学院担任政委兼任党委书记,后来又升为副校长,主要负责学校政治方面的工作,但是没有想到不久后大连海军学校撤消了总校机构。
刘华清接到中央的命令,让他跟随海军学校的学生一起前往苏联的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此时他刘华清已经38岁了,他为了不辜负中央对他的重任,他与年轻的学生一起前往了苏联。
在苏联学习期间,他由于年龄较大,学习比较困难,所以他比旁人更加的刻苦。
由于他一开始还不会俄语,所以对他来说在苏联的学习十分艰难,不过在他刻苦的努力下,他最终与同去的青年学生一起顺利完成了毕业考试。
回国后,刘华清被任命为北海舰队的副司令兼任旅顺基地的司令员,他在海军任职期间主持编写和修改了40多条的海军条例,并且编写了海军的训练大纲和海军学校的教材。
在他的努力下海军基地组建了核心的战斗部队,但是海军的组建不止是需要优秀的士兵,更需要高超的海上战斗武器。
在1961年8月,刘华清担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的院长,带领着当时毫无经验的研究人员,开始了新型战舰的研究和设计,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他带领着科研人员艰苦奋斗了4年,才初步形成了中国战舰科研设计的体系。
1966年,因为一些原因刘华清被调任为国防科委副主任,他开始协助聂荣臻同志的科研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研发了中国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还有新型的常规动力潜艇,之后他们有开始了核潜艇的研究工作。
之后在刘华清的组织下,科研工作人员改进了中国的高炮系统、地空导弹、反坦克武器和高空高速歼敌机,他还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他负责认真大胆的态度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1969年,因为一些问题刘华清被重新回到海军中,但是这次只是让他担任船办主任,没有给他安排其它相应的任务。
一直到1975年,邓小平同志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刘华清才下定决心向邓公写信,表示自己想要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希望可以给他分配一份工作。
邓公收到他的信后,立即做出了批示,他向海军党委推荐,希望刘华清可以回到科委工作,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刘华清没有如愿。
不过他在邓公和聂荣臻的帮助下,他来到了科学院。
不久后,上级传来一个文件让刘华清本已平静的内心,再次掀起了波澜。
他看着海军党委和第六机械工业部联合上报国务院的《关于海军舰艇十年发展规划的请示报告》满心欢喜,他对于海军现在的状况十分清楚,他早就认为中国海军应该开始新的发展。
当刘华清脑海中还在不断浮现中国海军以后众多新型军舰的场景时,他被这个报告上的内容惊醒了,回到现实中,刘华清倒吸了一口凉气,此时他对于这个报告彻底丧失了所有的希望。
他在一番纠结之后,决定再次向邓公做一次汇报,他几天不眠不休的写了30多页的汇报,取名为《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汇报中说道:
在国家实行的国防报告中提到了装备,只是要求的产量,要达到多少万吨,但是装备的水平和质量等问题却只字未提,而且他们居然还把早就落后的登陆舰和海上民兵的装备,作为科研的重点……
邓公收到刘华清的汇报后,立即把他的汇报内容仔细看了一遍,及其重视,邓公在汇报上做了多处的批注交给了海军党委常委,但是了无音讯,之后邓公直接接见了海军的政委叶飞同志,并直接向他询问了刘华清汇报上的内容。
邓公反问道:“究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海军?我看要顶用的。你们的报告,国家没有那个力量,现在要缩小,要小而精。”
在邓公的强烈要求下,海军党委才重新制定了规划,把刘华清汇报上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到海军的舰艇发展中。
之后邓公又把刘华清调到自己的手下工作,后来刘华清回忆道,那是他在近40年之后又重新回到邓公的手下工作,他感到无比的荣幸和亲切。
1979年底,邓公因为一些原因辞去了兼任的总参谋长职位,刘华清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但是邓公知道刘华清懂科研,懂装备,而且有一颗坚定了内心,所以在1982年,邓公想要整顿海军时直接想到了刘华清。
海军的整顿
刘华清在经历的无数的磨难后终于再次回到了他热爱的海军中,他满怀激动,但是又充满了担忧,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邓公交给自己的重任。
刘华清在海军党委的引导下来到了最重要的海军大院,他看到闹市一样的海军大院有些不敢相信,在海军最重要的机关重地,竟然人来人往的,没有丝毫的纪律可言,军人的家属还有职工更是一片混乱。
当他检查海军工作人员的时候,看到他们一个个十分的松散,没有一丝的工作氛围,而且有些人根本无事可做,更不要谈什么军内严格的纪律了。
刘华清忍着愤怒,来到他熟悉的旅顺基地,看到海港还是原来的样子,不过军舰多了不少,但是许多的海港和码头十分的拥挤,甚至有些军舰停在其它地方。
当他询问为什么不把军舰停在新建的海港上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让他不敢相信的答案。
手下说道,新建的海港大都在浅摊,在退潮的时候,军舰容易陷入淤泥中,刘华清忍着心中的怒火,继续看了下去。
当他看到两艘军舰停在破旧的港口附近,旁边修建营地倒时颇为壮观,又向他们问道:“为什么不把军舰停到港口。”
下面的人急忙向他说道:“这里也是一个浅水湾,没有涨潮的时候,容易搁浅。”
手下的人看到刘华清有些生气,又接着说道:“这里的营地挨着蓬莱阁风景区,地方好,不用可惜了。”
这时候刘华清心中隐隐的作痛,没有想到国家批的钱就这样浪费了,无数的人民为之奋斗的东西,在他们这里竟然如此的不值一文。
此时他终于明白为何邓公向他说海军时一声声的叹息。
刘华清此时再也忍不住了, 他看着众人怒声道:“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长。如果打起仗来,难道你们要和敌方说,先别打,潮水还没有涨上来,我们的军舰还没有出去。你们不觉得可笑吗?”
之后刘华清便针对海军的状况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这也是我国海军成立以来最大一次的组织体系改革。
他先从海军大院的作风和纪律开始,让每个军人从思想和行为上得到正确的认识。然后在得到中央的认可后裁掉了一些没有必要的部门,还有一大批官员,减轻军队的负担,以新的标准来训练海军。
最后刘华清认为,海军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目标,所以他专门制定了针对我国海军完整的发展战略。
在刘华清的领导下,中国海军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后来南沙海战中中国海军只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彻底击败了敌军,展现了我国海军高超的实力。
在刘华清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又一次完美的完成了邓公的嘱托。
1997年2月,邓公在北京逝世,刘华清接到通知后眼泪夺眶而出,停下了一切了工作奔向了北京。
他在301医院向邓公的遗体告别,默祷:老人家,您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