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味儿太冲了!晚上根本睡不着!”7月17日,长治上党区北呈乡西坟村,村民老张(化名)指着玉米地里的一条土路直摇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本该绿油油的玉米地旁,一条60亩宽的山沟被垃圾填满,腐臭味飘出数百米。
玉米地里的“伤疤”:60亩山沟成露天垃圾场
“从2016年开始,每天晚上都有大货车来倒垃圾。”西坡村村民于勇(化名)蹲在垃圾堆旁,用树枝扒拉着废砖头:“你看这电缆、塑料板,还有盖着‘美化长治’布的货车,拉来的全是没分类的生活垃圾!”
记者现场测算,这条山沟长1200米,最宽处达50米,堆着10米高的垃圾山。更讽刺的是,垃圾场紧邻二广高速,从空中看就像玉米地里裂开的“伤疤”。当晚8点,车牌“晋D929L9”的货车驶入,司机扯开迷彩布,倾倒完垃圾后,径直将车斗留在“国投长州育德苑”小区——这个未分类投放垃圾的小区,成了垃圾中转站。
政策落实成空文:焚烧厂超负荷,垃圾越堆越多
“村里人越来越少,垃圾却越来越多。”东坟村村民指着塌陷区说。按山西省2024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方案》,长治应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全覆盖,但督察组通报显示:全市仅1座焚烧厂,覆盖8个区县却长期超负荷运行。
数据更惊人:北呈乡南呈村20亩开阔地上,渣土车每天往返,扬尘漫天,道路被压出深坑;平顺县674县道旁的垃圾场,从山底堆到山顶,腐臭味刺鼻,喜鹊在西瓜皮堆里觅食,垃圾已侵入陶清河河道。
村民自救:立警示牌却成摆设,垃圾场越管越乱
“严禁乱倒垃圾!”南呈村路口的公示牌写着乡政府的名字,但渣土车依旧我行我素。村民高亮(化名)抱怨:“最近一个月,渣土车来得更勤,尘土飞扬,路都压烂了!”
更无奈的是北和村池塘边:煤矸石堆散发硫化物气味,生活垃圾侵入水体,水面发黑发臭。村民韩敏(化名)摇头:“堆了好几年,越清理越多,卡车还天天来倒新垃圾。”
督察组点名:填埋场无防渗措施,雨污不分流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填埋场应远离洪水区、设置雨污分流,但记者走访的垃圾场均无围挡、防渗设施。平顺县垃圾场甚至无任何标识,垃圾沿山沟外流,植被遭破坏。
中央督察组6月通报直指问题:“长治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规划推进不力,填埋场日常监管缺位。”这与村民感受一致:垃圾不减反增,政策成了“空头支票”。
60亩垃圾山背后的治理困局
当记者离开时,西坟村的垃圾车仍在深夜穿梭。那些盖着“美化长治”布的货车,装载的不仅是垃圾,更是政策落实的“真空”。
下次看到“创建卫生城市”的标语时,不妨多问一句:那些被遗忘的山沟里,是否还躺着未处理的垃圾?而真正的“美化”,或许该从堵住一辆辆深夜驶来的货车开始。
(本文信息源自人民日报曝光案例及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通报,现场航拍经村民确认。)
免责声明:本文情节基于真实事件改编,部分细节根据采访记录还原,具体信息以官方通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