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的一个傍晚。
我站在成都春熙路某购物中心的扶梯旁,手中刚买的奶茶洒了一地,整个人如被雷击般定在原地。
眼前这一幕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那两个正从高端数码专卖店里走出来、手里拎着最新款手机包装盒的老年夫妇,居然是我已经十九年未曾谋面的父母!
更让我目瞪口呆的不是这场始料未及的重逢,而是我亲眼目睹的那个场面......
我僵硬地摸向口袋里的手机,想要冲上去相认,却发现自己的双腿仿佛被钉在了地上。
十九年来,我以为自己早已学会了遗忘,以为自己在异国他乡活得很精彩,但此刻见到他们,我才明白,有些愧疚永远无法真正消散。
更关键的是,我刚刚看到的那一幕,彻底推翻了我这十九年来对父母生活状况的全部想象......
01
这个故事得从十九年前讲起。
那是2004年的秋天,我刚刚收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当我兴奋地冲进家门向父母宣布这个消息时,等待我的却是一室的沉默。
「志强,你真的要去英国读书?」母亲坐在藤椅上,眼眶里蓄满了泪水。
「妈,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英国的教育水平多高,毕业后我还能在那边工作,以后说不定还能把你们接过去享清福呢!」那年我二十二岁,血气方刚,对前程满怀憧憬。
父亲闷闷地吸着旱烟,良久才开口:「你这一走,我们怎么办?」
「爸,您和妈才四十八岁,正当壮年,身体又这么硬朗,完全可以照料好自己。况且现在通信这么便利,我们可以天天联系的。」
我完全没有察觉到父母眼中的不舍与忧虑,只是沉醉在即将踏上求学路的兴奋里。
「志强,」母亲忽然起身走到我跟前,「妈妈恳求你了,别去行吗?我们就你这一个儿子......」
「妈!」我有些急躁,「您这样想法太落后了吧?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还这么守旧。我的室友们都羡慕我能出国深造呢!」
「但是......」
「没有但是!」我粗暴地打断了母亲的话,「我心意已决,下个月就出发。」
那夜深人静时,我听见父母在隔壁卧室里窃窃私语。
「都是你平时管得太松,现在儿子翅膀硬了就想飞得远远的。」母亲啜泣着埋怨。
「我哪里管松了?我还不是盼着他有本事?」父亲的嗓音也带着哽咽。
我躺在床上,心情复杂难言。
但年少轻狂的我仍然认为,父母是不懂我的。
他们只想把我困在这个小县城里,不让我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
02
出国前的那段日子,家里的氛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母亲每天都在我耳边絮叨各种担忧:
「志强,你到了那边住什么地方?」
「妈,我已经联系好宿舍了。」
「那边的人好不好打交道?」
「当然好打交道,英国人都很有绅士风度的。」
「你一个人在外头,要是病了怎么办?」
「妈,您就别瞎操心了,那边的医疗条件比咱们这儿先进得多。」
每回应付完母亲的唠叨,我都能瞧见她眼底闪过的黯然。
但彼时的我觉得,这是她必须学会接受的现实。
父亲则开始频繁地跟我交代各种琐事:
「志强,你的护照和签证都收好了,可别弄丢了。」
「收好了,爸。」
「银行卡和外汇都办妥了吧?」
「办妥了。」
「到了英国,第一时间给家里发个信息报平安。」
「知道了,您放一百个心。」
临行前一晚,母亲帮我整理行李。
她翻出了我从小到大获得的各种奖状和证书,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塑料袋里。
「妈,我带这些有什么用?」我不解地问。
「万一你在外面想家了,看看这些会好受些。」母亲轻声说道。
「我才不会想家,我是去开拓新人生的。」我当时说得那样理直气壮。
母亲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地继续收拾着东西。
我注意到她把我高中时穿的那件羽绒服也塞了进去。
「妈,这件衣服太土了,我不要了。」
「这是我给你买的第一件名牌衣服,带着吧,英国冬天冷。」
我有些不耐烦:「妈,那边什么买不到?您别总这样,我又不是三岁小孩。」
母亲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然后轻声说:「在妈心里,你永远是个孩子。」
那天夜里,我在床上辗转反侧。
隔壁传来母亲压抑的哭声,我想过去安慰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我对自己说,离别固然痛苦,但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这种痛苦是必须承受的。
03
2004年11月3日,我终于登上了飞往伦敦的班机。
在机场告别时,父母都红了眼圈。
母亲紧紧握着我的手,一遍遍地叮嘱:「志强,记住要常给家里发消息,记住要好好照顾自己......」
「妈,您别难过了,我会经常跟你们联系的。」我当时也感到了一丝离愁,但更多的是对未知生活的向往。
父亲用力拍了拍我的后背:「孩子,记住,不管何时何地,这里永远是你的根。」
「我明白,爸。」
飞机升空的瞬间,我透过舷窗俯视着渐渐缩小的大地,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情愫。
不过很快,这种情愫就被对新环境的好奇心所覆盖。
初到诺丁汉的头几个月,我每周都会给家里打电话。
「志强,你在那边适应得怎么样?」
「挺不错的,妈,这边的校园环境真是太棒了。」
「饮食方面习惯吗?」
「还行,中国餐厅也不少。」
「课业重不重?」
「有点挑战性,但我能应付。」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我与家里联系的间隔越拉越长。
起初是每周一次,后来变成半个月一次,再后来是一个月一次。
父母在电话里总是小心翼翼地打听我的情况,生怕多说一句话惹我烦。
每次快要结束通话时,母亲总是恋恋不舍。
「志强,还有什么要跟妈说的吗?」
「没了,妈,我还得准备作业。」
「那......那你早点睡,记得按时吃饭......」
「好的,妈,我挂了。」
每当我准备挂断电话,都能听到母亲那边传来的轻叹。
但当时的我认为,这是她们必须经历的适应过程。
我有属于自己的新世界要去探索。
04
在诺丁汉的第四年,我认识了苏珊娜。
苏珊娜是英国本地人,在当地一家设计公司实习。
我们在学校的国际学生聚会上相遇,很快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David,你家人都好吗?」苏珊娜问我。在她面前,我使用英文名David。
「他们都很好,生活在中国。」我轻描淡写地回答。
「你想念他们吗?」
我犹豫了片刻:「偶尔会想。」
实际上,那段时间我已经很久没有主动联系家里了。
学业越来越繁重,社交生活越来越丰富,我觉得自己已经彻底适应了这个全新的环境。
和苏珊娜交往之后,我更是很少思考家乡的事情。
我们一起参观博物馆、徒步旅行、参加各种聚会。
我的生活变得充实精彩,浸润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
2008年,苏珊娜向我表白了心意。
「David,我们在一起吧。」她在泰晤士河畔对我说,眼中闪烁着爱意的光芒。
我激动地拥抱了她。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生活在梦境中。
我们计划毕业后一起留在英国工作,建立属于我们的小家庭。
有一天,苏珊娜问我:「David,你想让你的父母来英国看看吗?他们肯定很想见见我。」
我愣住了。
说实话,我压根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他们......他们可能来不了。」我支支吾吾地说。
「为什么?是签证的问题吗?我可以帮忙联系律师。」苏珊娜很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可能不太习惯这边的生活方式。」
苏珊娜看着我,眼中有些疑惑:「David,你很久没和家里联系了吧?」
我的脸瞬间发红。
的确,我已经快一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了。
「我......学业太忙了。」
「那你现在就给他们打个电话吧,告诉他们你交女朋友的事。」
我勉强笑了笑:「好的,我会的。」
但是,我并没有这样做。
2009年毕业后,我顺利在伦敦找到了一份工作。
苏珊娜也在同一座城市工作,我们租了一套公寓同居。
当朋友们问起我的家庭背景时,我总是简单地说:「他们在中国生活得很好。」
我告诉自己,这是我选择的人生道路,我的新开始。
05
在伦敦工作的日子很充实。
我在一家跨国咨询公司担任分析师,苏珊娜在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
我们有着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
2012年,我们的女儿艾拉出生了。
看着怀中的小生命,我第一次强烈地想起了父母。
「苏珊娜,我想给家里打个电话。」那天晚上,我对妻子说。
「你早就应该这样做了。」苏珊娜很支持我。
我拿起手机,手指在屏幕上犹豫了很久。
八年了,我已经八年没有主动联系过家里了。
电话接通了,传来母亲熟悉的声音:「喂?」
「妈......妈妈,是我,志强。」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然后传来母亲颤抖的声音:「志强?真的是你吗?」
「是我,妈妈。」我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志强,你这些年过得好不好?身体健康吗?工作顺利吗?」母亲连珠炮般地询问,声音里饱含着思念和牵挂。
「我......我都很好,妈妈。我结婚了,还有了女儿。」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然后传来母亲的哽咽声:「志强,你结婚了?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不告诉妈妈?」
我心如刀绞:「妈妈,对不起,我......」
「孩子,你不用道歉,妈妈知道你在外面打拼不容易。只要你生活得幸福,妈妈就安心了。」
「妈妈,我想念您和爸爸。」我终于说出了内心深处的话。
「我们也想念你,志强。时时刻刻都在想。」
我们母子在电话里哭了很久。
后来父亲也来接了电话。
「志强,爸爸为你骄傲。你有了自己的家庭,这很好。」父亲的声音听起来苍老了许多。
「爸爸,您身体还好吗?」
「挺好的,就是血糖有点高,不过没什么大碍。」
「妈妈呢?」
「你妈妈有些腰椎间盘突出,阴天的时候会不舒服,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都挺好的,你不用挂念。」
挂了电话,我抱着女儿艾拉哭了很久。
苏珊娜安慰我说:「David,你应该早点联系他们的。血浓于水,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从那天开始,我又重新开始定期给家里打电话了。
但频率依然不高,大约每两个月一次。
每次通话,父母都会小心翼翼地询问我的近况,从不埋怨我这些年的疏远。
他们总是说自己过得很不错,让我安心工作。
「志强,你在那边好好打拼就行了,我们这里没什么可操心的。」
「妈妈,等我有空,我会回来看你们的。」
「好,妈妈等着你。」
然而,这个「有空」一等就是十多年。
06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18年。
这些年里,我和苏珊娜又有了一个儿子托马斯。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安稳,也越来越繁忙。
孩子们要读书,我们要拼事业,要偿还房贷,要维持社交圈......我总感觉时间不够分配。
给家里打电话的次数又开始减少了。
有时想起来就打一个,想不起来就顺其自然。
2020年的一天,我接到了一个国内长途电话。
「请问您是李志强先生吗?」
「是的,您是哪位?」
「我是您父亲的主治大夫。您父亲因为脑梗塞住院了,目前病情已经稳定,但他一直念叨着您的名字。」
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什么?我爸怎么了?」
「现在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但年龄大了,康复需要时间。您什么时候能回来探望?」
我瞟了一眼日历,下周艾拉要参加学校的重要演出,托马斯的足球训练营也要开始了......
「医生,我......我现在脱不开身,您能帮我转告我爸,让他安心养病,我会尽快安排回去的。」
挂了电话,我立即拨通了家里的号码。
「妈妈,爸爸现在怎么样了?」
「医生说已经没有危险了,你不用担心。」母亲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妈妈,您怎么不早点通知我?」
「我们不想让你分心,你在外面有自己的事业......」
「妈妈,我这就订机票回去。」
「志强,你不用回来,真的。你爸爸已经好转了,而且你回来一趟也很折腾......」
最终,我还是没有回去。我往家里转了一笔钱,让他们请护工好好照料。
电话里,父亲虚弱地说:「志强,爸爸没事,你好好照顾自己的家庭。」
「爸爸,等您康复了,我一定回去看您。」
「好,爸爸等着你。」
可是,这个「一定」又成了一个遥遥无期的承诺。
07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
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我和苏珊娜都改为居家办公,孩子们也在家上网课。
每天看着新闻里不断攀升的确诊数字,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焦虑。
尤其是看到中国疫情的报道,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父母的安危。
我赶紧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妈妈,您和爸爸还好吗?有没有感染病毒?」
「我们都很好,志强。我们没有外出,在家里很安全。」
「妈妈,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千万别出门。」
「知道的,志强。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
「还好,我们也在家隔离。」
「那就好,你要照顾好苏珊娜和孩子们。」
疫情期间,我和家里的联系变得频繁了一些。
每次看到相关新闻,我都会担心父母的健康。
但是,由于国际航班限制,即使我想回国也无法成行。
「妈妈,等疫情过去,我一定回去看你们。」
「好,妈妈等着你。」
这句话,我们已经重复了无数次。
2022年,疫情逐渐缓解,但国际旅行仍然面临重重限制。
那时候,母亲开始频繁地催促我回国:
「志强,你已经十八年没回来了,我和你爸爸都老了,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妈妈,您别这么说,您和爸爸身体都很硬朗。」
「志强,妈妈想见见孙女和孙子,想看看他们长什么模样......」
每次听到母亲这样说,我的心都会被深深刺痛。但是,我总是找各种借口推托:
「妈妈,现在回国还需要隔离,程序很复杂的。」
「那等不用隔离了,你就回来吧。」
「好的,妈妈,我会的。」
但是,我心里很清楚,即使没有隔离要求,我也未必会回去。
十九年的时间,我已经把根深深扎在了英国的土壤里。
回国对我而言,已经变成了一件遥远而陌生的事情。
08
2023年初,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了,出入境变得相对容易了一些。
这时候,我接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电话。
「志强,我是你的高中同学张明。」
「张明?你怎么找到我的联系方式的?」
「我托人打听到的。志强,我有个不太好的消息要告诉你......」
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什么消息?」
「你妈妈......你妈妈上个星期摔了一跤,现在在医院里。」
「什么?!」我几乎失声叫了出来。
「医生说是髋骨骨折,需要做手术。你爸爸年纪大了,一个人忙不过来......」
「我马上回去!」我脱口而出。
「志强,你真的要回来吗?」张明有些意外。
「是的,我马上查航班。」
挂了电话,我立刻上网搜索机票信息。
然而,看到昂贵的票价和繁琐的入境手续,我又开始犹豫了。
苏珊娜走过来:「David,出什么事了?」
「我妈妈摔伤了,需要手术。」
「那你赶紧回去看看吧。」
「可是艾拉下个月要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托马斯的橄榄球比赛也要开始了......」
「这些事情我来处理,你先回去陪陪你妈妈。」
但是,我最终还是没有回去。我又往家里汇了一笔钱,让他们雇佣专业护理人员照看母亲。
电话里,母亲微弱地说:「志强,妈妈没事,不用你专程回来。」
「妈妈,对不起,我现在真的抽不出时间......」
「妈妈理解的,你在外面有你的责任。」
挂了电话,我坐在客厅里痛哭流涕。
苏珊娜安慰我说:「David,你妈妈会理解的。」
但是,我知道,有些东西一旦错失了,就永远无法挽回了。
09
2023年夏天,艾拉即将进入初中,我们决定送她去苏格兰的一所知名学校。
「爸爸,我们趁这个机会去旅游吧。」托马斯提议道。
「去哪里?」我问。
「我想去中国看看,听说那里有很多古迹。」
我怔了一下。
中国,我的母国,我已经十九年没有踏足过了。
「为什么想去中国?」
「我想看看爸爸的故乡,想体验一下中国文化。而且,我们还可以顺便去看望爷爷奶奶啊。」
苏珊娜也很赞同这个想法:「David,这是个好机会。你也应该回去看看你的父母了。」
我的心情异常矛盾。
一方面,我确实思念父母;另一方面,我又惧怕面对他们。
十九年了,我该如何解释自己的长期缺席?
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我最终点头同意了。
但是,我没有预先通知父母。
我想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也想亲眼看看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10月份,我和苏珊娜、托马斯踏上了飞往成都的航班。
飞机在双流机场着陆的那一刻,我的情绪五味杂陈。
这是我的故乡,但对我来说,它又显得如此陌生。
我们在成都住了几天,游览了宽窄巷子、锦里等著名景点。
托马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苏珊娜也被中国的文化深深震撼。
「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去看爷爷奶奶?」托马斯问道。
「再等几天吧。」我说。
其实,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他们。
我害怕看到他们责备的目光,害怕承受这十九年来积累的愧疚。
10
在成都的第六天,我们去了春熙路的一家大型购物中心。
托马斯想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带回英国。
就在我们逛商场的时候,命运安排了一次意外的相遇。
我正在一家奶茶店里等候苏珊娜和托马斯,无意间瞥见了远处的一对老年夫妇。
那一瞬间,我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
那是我的父母!
然而,让我震惊的不仅仅是这场意外的重逢,而是我亲眼目睹的那一幕——
两位老年人正从一家高端数码产品专卖店里走出来,父亲手里拎着几个印有知名品牌标志的购物袋,母亲手腕上戴着一块看起来颇为昂贵的智能手表。
他们的衣着虽然朴素,但那些购物袋上的品牌我都认识——都是国际一线的电子产品品牌。
我呆呆地凝视着他们,大脑一片空白。
我的父母,那两个我记忆中节俭朴实的普通工人,怎么会出现在成都的高档商场里?
怎么会购买那些昂贵的电子产品?
更让我困惑的是,父亲走路的姿态看起来很轻松,完全不像是一个患过脑梗的病人。
母亲的步伐也很稳健,哪里有什么腰椎问题的迹象?
我想起了这些年来父母在电话里说过的话:
「我们身体不太好,你不用担心......」
「家里经济状况一般,你不用寄钱回来......」
「我们生活很简朴,没有什么特殊需求......」
但是眼前的一切,完全颠覆了我对父母这十九年来的所有认知。
我颤抖着站起身,想要走上前去相认,但双腿却仿佛灌了铅一般沉重。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更加令我震惊的一幕......
正当我以为这已经是最大的惊喜时,一个年轻女孩突然跑到我父母身边,亲昵地挽住了母亲的胳膊。
「妈,这次买的手机怎么样?」女孩笑着问道。
我的世界瞬间天旋地转。
那个女孩看起来大约二十多岁,长相清秀,穿着时尚。
她称我的母亲为「妈」!
「很好用,小慧,谢谢你陪我们来挑选。」母亲慈祥地抚摸着女孩的头发。
「应该的,您和爸为我做了这么多,买个手机算什么。」女孩撒娇般地说。
父亲也笑着说:「小慧,你的孝心我们都知道,但以后别总给我们买东西了。」
「爸,您别这么说嘛,能让您和妈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是我最开心的事。」
我的脑海里一片混乱。
这个女孩是谁?
为什么她会叫我父母「爸妈」?
为什么她看起来与我父母如此亲密?
突然,一个可怕的想法闪过我的脑海:难道......难道我父母收养了一个女儿?
我想起了母亲那句话:「我们就你这一个儿子......」
但现在,似乎一切都变了。
我的手不自觉地伸向口袋里的手机,想要拍下这一幕,却发现手指在剧烈地颤抖。
十九年了,我以为时间会淡化一切,以为距离会让感情变得模糊。
但此刻,看到父母和另一个「女儿」其乐融融的画面,我才明白,有些伤痛是永远无法愈合的。
更重要的是,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已经失去了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
那个我一直以为还在等待我回去的家,也许早已不再属于我......
11
我站在那里,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苏珊娜和托马斯找到了我。
「David,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苏珊娜关切地问道。
我指了指远处,但父母和那个女孩已经走远了,消失在人群中。
「我......我刚才看到了我的父母。」我的声音在颤抖。
「什么?!在哪里?」托马斯兴奋地四处张望。
「他们已经走了。」我无力地坐回椅子上。
苏珊娜敏锐地察觉到我情绪的异常:「David,发生什么事了?」
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们......他们和一个年轻女孩在一起,那个女孩叫他们爸妈。」
「也许是他们朋友的女儿?或者是亲戚?」苏珊娜试图安慰我。
「不,我看得很清楚,那种亲密程度不是普通的关系。」我摇摇头,「我需要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晚回到酒店,我辗转难眠。
那个女孩的身影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她看起来那么年轻,那么有活力,而且明显很受我父母的宠爱。
我想起了十九年来的每一次通话,父母从来没有提起过任何关于这个女孩的信息。
他们到底在隐瞒什么?
第二天一早,我做了一个决定。
「苏珊娜,我想回老家看看。」
「当然,我们本来就计划要去的。」
「不,我是说现在就去,今天就去。」
苏珊娜看着我坚决的表情,点了点头:「好,我们现在就出发。」
12
从成都到我的家乡县城,需要三个小时的车程。
一路上,我的心情忐忑不安。
十九年了,这个地方对我来说已经变得陌生。
当车子驶入县城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的平房大多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现代化的楼房。
街道变宽了,绿化也更好了。
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县城,现在竟然有了大城市的模样。
「爸爸,这里就是你的家乡吗?」托马斯好奇地看着窗外。
「是的,但变化太大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我们找到了父母居住的小区。
让我意外的是,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住宅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您好,请问李建国老师住在哪里?」我向门卫询问。
「李老师啊,在6号楼3单元,他们刚搬来两年。」门卫热情地指路。
搬来两年?
我的父母什么时候搬家了?
他们从来没有在电话里提起过。
我们来到6号楼下,我看着这栋崭新的住宅楼,心情越发复杂。
「David,我们上去吧。」苏珊娜催促道。
我深吸一口气,按下了电梯按钮。
13
站在父母家门口,我犹豫了很久才按下门铃。
门开了,出现在门口的是那个我昨天在商场里看到的女孩。
她看到我,明显愣了一下:「请问您找谁?」
「我......我找李建国和刘秀芳,我是他们的儿子李志强。」我努力保持镇定。
女孩的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您是......志强哥哥?」
志强哥哥?
她居然认识我?
「小慧,谁来了?」屋里传来母亲的声音。
「妈,是......是志强哥哥回来了。」女孩回答道。
屋里瞬间安静了下来,然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母亲出现在门口,看到我的那一刻,她的脸上先是震惊,然后是狂喜,最后眼泪夺眶而出。
「志强?志强!你真的回来了?」母亲颤抖着声音说道。
「妈......」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母亲紧紧抱住了我,就像十九年前我离家时那样。
但她变老了很多,头发花白了,脸上也多了许多皱纹。
「志强回来了!志强回来了!」母亲一边哭一边喊。
父亲也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我,他的眼圈也红了。
「儿子,你终于回来了。」父亲用力拍着我的后背。
那个叫小慧的女孩站在一旁,眼中也含着泪水。
苏珊娜和托马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感人的重逢场面。
「妈,这是我的妻子苏珊娜,这是我儿子托马斯。」我介绍道。
母亲立刻热情地招呼苏珊娜和托马斯:「快进来,快进来,这是我们的家。」
14
进了屋子,我环顾四周,发现这套房子装修得很好,家具也都是新的。
客厅里摆放着一台65寸的大电视,茶几上放着最新款的平板电脑。
这和我印象中父母简朴的生活完全不符。
「爸,妈,你们什么时候搬到这里的?」我问道。
「两年前搬来的,原来的老房子拆迁了,政府给了补偿款。」父亲解释道。
「小慧,快去给志强哥哥他们倒茶。」母亲对那个女孩说道。
小慧乖巧地点点头,走向厨房。
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妈,小慧是......?」
母亲和父亲对视了一眼,然后母亲说:「志强,小慧是......是我们的干女儿。」
「干女儿?」
「是的,她是我们的邻居王叔叔家的女儿。王叔叔夫妇在三年前车祸去世了,小慧无依无靠,我们就把她当作亲女儿来照顾。」
我心中的疑虑稍微减轻了一些,但仍然有很多不解:「那她为什么会陪你们去商场买东西?」
父亲接过话:「小慧现在在成都工作,做设计师,收入不错。她很孝顺,经常给我们买东西,昨天非要陪我们去换手机。」
小慧端着茶从厨房出来,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志强哥哥,爸妈这些年过得不容易,我只是想尽一份孝心。」
我看着小慧,心情复杂。
这个女孩尽管不是我父母的亲生女儿,但她做到了我这个亲儿子都没有做到的事情——陪伴在父母身边。
15
「志强,你们饿了吧?我去做饭。」母亲要起身去厨房。
「妈,我来帮您。」苏珊娜主动说道。
「不用,不用。小慧,你来帮忙。」
小慧立刻起身跟着母亲去了厨房。
我和父亲坐在客厅里,气氛有些尴尬。
「爸,您的身体怎么样?前年的脑梗恢复得如何?」我关切地问道。
父亲苦笑了一下:「儿子,我没有得过脑梗。」
「什么?」我愣住了,「但是当时医院给我打电话说......」
「那是小慧联系医院的朋友打的电话,她希望能把你叫回来。」父亲叹了一口气,「你妈妈想你想得病了,经常晚上哭,小慧看不下去,就想了这个办法。」
我的心如刀绞:「那妈妈的腰椎间盘突出......」
「也是假的。志强,我们的身体都很好,这些年县里发展得不错,我们的退休金也涨了不少,生活过得很舒心。」
我感到羞愧难当:「爸,那你们为什么在电话里总是说身体不好,经济困难?」
父亲的眼中闪过痛苦的神色:「因为我们怕。怕告诉你我们过得好,你就更不会回来了。怕你觉得我们不需要你了。」
我的眼泪再次涌了出来:「爸,对不起,这些年我......」
「儿子,不用道歉。我们知道你在外面不容易,有自己的生活和责任。」父亲拍拍我的手,「看到你现在生活得这么好,有这么棒的妻子和儿子,我们就满足了。」
这时,托马斯用生硬的中文说:「爷爷,我会说中文。」
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好,我的孙子真聪明。」
16
晚饭很丰盛,母亲和小慧准备了一桌子菜。
饭桌上,我观察着小慧和我父母的互动,她确实像一个亲女儿一样照顾着他们。
「小慧,你给志强哥哥讲讲这些年的情况吧。」母亲说道。
小慧放下筷子:「志强哥哥,其实爸妈这些年过得还挺好的。县里发展旅游业,他们原来的房子拆迁得了不少补偿。爸爸退休前是中学校长,妈妈是小学老师,现在退休金加起来每个月有八千多。」
我震惊了:「这么多?」
父亲点点头:「国家政策好,老师的退休金逐年提高。再加上拆迁款,我们的生活确实不错。」
小慧继续说:「但是爸妈最大的心病就是想您。特别是妈妈,每次看到别人家儿子女儿回来探亲,她都会偷偷流泪。」
母亲的眼圈又红了:「志强,妈妈不怪你,妈妈知道你有自己的生活。但妈妈就是想你,想得心疼。」
我握住母亲的手:「妈,对不起,是我不孝。」
「小慧这孩子很好,」父亲说道,「她父母去世后,我们收留了她,但实际上是她在照顾我们。每个月都从成都回来看我们,逢年过节更是不落下。她比我们的亲生女儿还孝顺。」
小慧脸红了:「爸,您别这么说,是您和妈妈给了我家的温暖。」
我看着小慧,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女孩做到了我应该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
17
晚饭后,我们坐在客厅里聊天。
「志强,你打算在家待几天?」母亲问道。
「我们计划待一个星期。」
「太好了,妈妈有好多话想跟你说。」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
苏珊娜用英语对我说:「David,你的父母很好,我很喜欢他们。」
「妈,苏珊娜说她很喜欢您和爸爸。」我翻译道。
母亲立刻对苏珊娜说:「苏珊娜,谢谢你照顾我们的志强,你是个好妻子。」
虽然语言不通,但苏珊娜能感受到母亲的善意,她点点头,用简单的中文说:「谢谢妈妈。」
托马斯好奇地问:「爷爷,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父亲兴奋地说:「有啊,我们县现在是旅游县,有古镇,有山水,明天爷爷带你去玩。」
看着这温馨的场面,我心中的愧疚越来越深。
小慧起身说:「爸妈,我明天还要回成都上班,就不陪志强哥哥他们了。」
「这么快就要走?」母亲有些不舍。
「下个星期我再回来,正好可以多陪陪志强哥哥。」小慧笑着说。
临走前,小慧对我说:「志强哥哥,爸妈这些年嘴上不说,但心里一直盼着您回来。他们房间里还保留着您以前的照片,每次我来都会看到妈妈在擦拭照片框。」
我的心再次被深深触动。
18
小慧走后,我们一家人继续聊着。
「志强,你在英国的工作怎么样?」父亲问道。
我详细地告诉他们我这些年的经历,包括学业、工作、婚姻、孩子的出生。
母亲听得很认真,不时问一些细节问题。
「志强,你们在英国买房了吗?」
「买了,在伦敦郊区,环境很好。」
「那就好,有了自己的房子就安定了。」母亲满意地点点头。
「妈,其实我一直想接你们去英国生活,但......」
父亲摆摆手:「儿子,我们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有朋友,有熟悉的环境,去英国我们也不适应。你们在那边好好生活就行了。」
「但是我想多陪陪你们。」
母亲握住我的手:「志强,妈妈明白你的心意。但我们年纪大了,折腾不起了。只要你们偶尔回来看看我们,我们就满足了。」
「妈,我保证,以后我会经常回来的。」
「好,妈妈相信你。」
托马斯突然说:「爷爷奶奶,我想学中文,想了解中国文化。」
父亲大喜:「好啊,爷爷教你写中国字。」
看着父亲认真地教托马斯写汉字,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19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在县城里到处走走看看。
父亲带我们参观了他曾经工作的中学,母亲带我们去了她教书的小学。
「志强,这是你小时候读书的教室。」母亲指着一间教室说道。
我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场景,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我们还去了县里新开发的旅游景区,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爸,我没想到家乡变化这么大。」
「是啊,这几年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环境保护得很好,经济也发展了不少。」父亲自豪地说道。
苏珊娜用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托马斯也玩得很开心。
「妈妈,这里真的很美。」托马斯对苏珊娜说。
在一家当地的特色餐厅吃饭时,老板认出了我父亲。
「李校长,这是您儿子吧?」
「是的,从英国回来看我们。」父亲满脸骄傲。
「真是好儿子啊,李校长您有福气。」
我听了这话,脸上发烫。
如果他们知道我十九年没有回过家,还会这样说吗?
20
在家的最后一天,小慧特意从成都赶回来送我们。
「志强哥哥,您什么时候再回来?」小慧问道。
「明年,我明年一定回来。」我认真地说道。
「那太好了,爸妈会很高兴的。」
临别前,我把小慧拉到一边:「小慧,谢谢你这些年照顾我父母。」
「志强哥哥,您别这么说,是爸妈给了我家的温暖。而且,」她停顿了一下,「我知道您心里一直有愧疚,但爸妈从来没有怪过您。他们总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但儿子有出息,做父母的就骄傲。」
我的眼泪再次涌了出来:「小慧,我这个做哥哥的,真的很惭愧。」
「志强哥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您现在回来了,而且还会再回来。这对爸妈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机场,母亲哭着抱住我:「志强,记住妈妈的话,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苏珊娜和托马斯。」
「妈,我会的,我也会经常回来看您和爸爸。」
父亲拍拍我的肩膀:「儿子,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托马斯抱着爷爷奶奶,用中文说:「爷爷奶奶,我会想你们的。」
「好孩子,爷爷奶奶也会想你的。」
21
回到英国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个「小慧」的存在,让我深深反思了自己这些年的行为。
她虽然不是我父母的亲生女儿,但她做到了我这个亲儿子都没有做到的事情——陪伴。
「David,你还好吗?」苏珊娜关心地问道。
「我在想,我是不是一个很糟糕的儿子。」
「不,你不是。你只是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现在你意识到了,还可以改变。」
「你说得对,我要改变。」
从那以后,我开始每周给父母打电话,有时甚至每天都打。
我给他们买了智能手机,教会他们使用视频通话。
每次看到他们在屏幕上的笑脸,我都感到无比温暖。
2024年春节,我带着苏珊娜和孩子们回国过年。
这是我十九年来第一次在家过春节。
「志强,你真的回来过年了。」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妈,以后每年春节我都回来。」
「真的吗?」
「真的,我保证。」
小慧也回来过年了,她现在已经是我们家庭的一部分。
「志强哥哥,欢迎回家。」她笑着说道。
「谢谢你,小慧,谢谢你这些年照顾爸妈。」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
托马斯和艾拉也跟着学包饺子,虽然包得不好看,但大家都很开心。
「志强,妈妈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现在愿望实现了,妈妈死也瞑目了。」母亲感慨地说道。
「妈,您别说这种话,您要健康长寿,看着您的孙子孙女长大成人。」
「好,妈妈一定要活得长长久久的。」
22
2024年5月,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苏珊娜,我想申请调到中国工作。」
苏珊娜有些意外:「为什么?」
「我想离父母近一些,这样就可以经常看他们了。」
「但是孩子们的教育......」
「我们可以让他们在国际学校读书,这样既能接受中国文化教育,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国际化视野。」
经过深思熟虑,苏珊娜同意了我的决定。
2024年8月,我成功调到了公司的上海分部工作。
虽然离家乡还有些距离,但比在英国要近得多。
每个月,我都会回家看望父母。
有时是周末,有时是节假日。
「志强,你现在这样往返,会不会太累了?」母亲心疼地问道。
「不累,妈,能经常见到您和爸爸,我觉得很幸福。」
父亲拍拍我的手:「儿子长大了,懂事了。」
小慧现在也调到了上海工作,我们经常一起回家看望父母。
「志强哥哥,您的改变真的很大。」小慧对我说。
「是你教会了我什么叫孝顺。」我真诚地说道。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是的,而我却花了十九年才明白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23
2025年春天,托马斯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获了奖,题目是《我的中国爷爷奶奶》。
在作文中,他写道:「我有一对住在中国的爷爷奶奶,他们很慈祥,很善良。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爱。爸爸说,他曾经很多年没有回去看望爷爷奶奶,但现在他明白了家人的重要性。我很骄傲有这样的爷爷奶奶,也很骄傲有一个懂得珍惜家人的爸爸。」
读完这篇作文,我流下了眼泪。
是的,家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财富。
工作可以重新找,朋友可以重新交,但父母只有一对,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曾经以为,距离和时间可以淡化一切,以为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小家庭就是人生的全部。
但我错了,没有父母的祝福和陪伴,再成功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
幸运的是,我还有机会弥补。
虽然错过了十九年,但余生还很长,我要用剩下的时光好好孝顺父母,弥补这些年的缺失。
现在,每当我看到父母脸上的笑容,每当我听到他们关怀的话语,我都会想起小慧说过的那句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现在。"
是的,重要的是现在,重要的是我们还在一起,重要的是我还有机会说那句迟到了十九年的话:「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24
故事到这里,其实还没有结束。
因为真正的人生故事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结局,只有新的开始。
我和父母的关系在慢慢修复,我的孩子们也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小慧依然是我们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她用她的善良和孝顺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家庭责任。
每当我回想起那个十月的傍晚,回想起在成都春熙路看到父母的那一刻,我都会感谢命运的安排。
如果没有那次偶遇,也许我永远不会知道父母这些年的真实生活状况,也许我会带着遗憾度过余生。
生活中总有一些转折点,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
对我来说,那次偶遇就是这样的转折点。
它让我明白,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家永远是我们的根,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人。
现在,当朋友们问我后悔当初出国的决定吗?
我会说,我不后悔出国,因为那给了我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人生经历。
但我后悔的是,我用了十九年才学会平衡事业与家庭,才明白孝顺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幸福。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我能早一些明白这个道理。
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珍惜当下,把握未来。
愿所有在外漂泊的游子,都能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不要忘记家中等待的双亲。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得到子女的理解和陪伴。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团团圆圆,和和睦睦。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关于离别与重逢、关于愧疚与救赎、关于成长与回归的故事。
而每一个读到这个故事的人,也许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都需要时常提醒自己:
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什么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惜的。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家人,就是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就是那个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在等待我们回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