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在中东的战略雄心,此刻正被一个令人头疼的盟友反复冲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总能以军事行动代替谈判,让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次次陷入难堪。
这种看似反常的“盟友”关系,其实正在颠覆整个中东秩序。它不仅让白宫颜面扫地,更将这片火药桶推向了全面爆发的边缘。
内塔尼亚胡:专门“打脸”
去年10月,以色列对叙利亚的连续轰炸,就让华盛顿吃尽了苦头。美国特使曾紧急要求停手,以色列口头同意了。
结果不到一天,内塔尼亚胡政府就反悔了。他们对叙利亚政府军、首都大马士革乃至总统府发动了连续空袭,简直是明着打美国的脸。
更早的去年6月,以色列F-35战机突袭德黑兰,成功斩首伊朗总参谋长,那更是精准的“羞辱”。
这次行动发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夸口“已按住内塔尼亚胡战机”72小时之后。
白宫还在高调宣称“中东和平曙光”呢,结果90分钟后就被打脸。
那次行动的方案,甚至明确标注了“绝密——禁止通报美方”。这简直是在公开嘲讽华盛顿的控制力。
美军在去年6月9日到12日期间,秘密转移驻伊拉克的外交官家属和非必要人员。直到6月12日傍晚才放出风声,这欲盖弥彰的撤离节奏,更显美国当时的窘境。
这些行动,不光是军事打击。它们更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挑衅,专门瞄准美国的外交努力进行破坏。
以色列的这些单边行动,直接破坏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对叙利亚的攻击,直接“坏了特朗普的大事”。
原本美国想推动叙利亚关系正常化,甚至撮合叙以关系,那可是“绝佳好买卖”,也是特朗普“少有的外交成功”。结果全被搅黄了。
美国政府内部对内塔尼亚胡怨声载道。有官员私下里直接叫他“不听指挥的任性孩子”、“疯子”。
他们抱怨内塔尼亚胡“极具破坏性”,老是擅自行动,最后还得让美国来“擦屁股”。这让他在美国政府里“人嫌狗厌”。
这种局面,让美国在中东的核心战略支点摇摇欲坠。华盛顿的盟友政策,也因此受到外界普遍质疑。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情报上的裂痕。有消息称,伊朗方面甚至能绕过美国中情局(CIA),通过“友好渠道”提前获知袭击预警。
甚至有以色列军方内部人士嘲讽说:“白宫安保就像筛子,但这次我们连筛子都懒得用了。”这暗示着美以之间,早已出现了“战略脱钩”的裂缝。
内塔尼亚胡一意孤行,并非头脑发热。他对美以关系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
以色列心里很清楚,美国“没办法放弃它”。正因为这份“恃宠而骄”,以色列才“日渐放肆,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这种“共轭父子”的关系,给了内塔尼亚胡为所欲为的底气。他知道,无论以色列怎么折腾,美国最终都会是它的后盾。
同时,内塔尼亚胡的行动也和国内政治紧密相连。当时他正面临“政权不稳,国内呼喊他下台的声音源源不断”的困境。
他“正需要对外战争来转移矛盾”,把内部政治危机成功转化为全民战争状态,从而稳住自己的权力。
以色列在中东也有自己的扩张野心。它借口“保护叙利亚德鲁兹人”介入叙利亚乱局,想趁机攫取利益。
以色列以戈兰高地为核心,不断向外延伸控制区域。甚至要求叙利亚南部三省“彻底非军事化”,阻止叙利亚军队或他方势力入驻。
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去年7月下旬逐渐平息的叙利亚苏伟达省冲突,造成包括336名德鲁兹武装部队和298名少数派平民在内,至少1000多人死亡,也成了以色列干预的借口。
以色列的单边行动,就像引爆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引发了中东地区的连锁反应。伊朗总参谋长被斩首后,伊朗迅速强硬回应。
他们宣布将浓缩铀丰度提升至“武器级”,并动员地区代理人。胡塞武装导弹进入发射架,真主党火箭弹装填完毕。
叙利亚戈兰高地更是集结了五万兵力,整个地区剑拔弩张。
中东的力量平衡也正在悄然改变。沙特王室紧急接见中俄特使,这清晰表明地区国家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外部力量平衡,不再仅仅依赖美国。
内塔尼亚胡的行动,不仅赌上了特朗普的政治前途,更“点燃了中东百年未有的战火链条”。“中东战略天平在震爆声中彻底倾覆”。
美国在中东苦心经营的“代理人战争剧本”,至此也算“付之一炬”了。一场由“盟友”点燃的火苗,正在燃烧美国的战略布局。
以色列看似“任性”的单边军事行动,实则精确利用了美以关系的深层逻辑。这种局面,暴露了美国在中东政策上的困境。
一个无法被放弃的盟友,正在成为自身战略目标的最大破坏者。这种“以小制大”的局面,不仅让美国颜面尽失。
它更将中东地区推向失控的边缘。美国对以色列的无底线支持,正在反噬其自身在中东的长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