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科威特,是石油富国的金光闪闪;
你没看到的科威特,是一个被石油诅咒、经济转型彻底失败的国家。
很多人羡慕科威特的"躺着挣钱",
可最后才发现,在这里,除了石油什么都不会,已经成了一种"系统性绝症"。
01. 科威特的表面,像"印钞机";经济的本质,却是一张"单腿桌子"
我一个做工程的朋友,2019年去科威特承包基建项目。
最初他跟我炫耀的是免税收入、政府补贴的燃油、看起来富得流油的当地人……看起来就是"石油国家的暴富模版"。
结果两年后,他彻底看明白了。
不更新朋友圈了,开始抱怨项目拖延、官僚扯皮,连工程款都要催个没完。
他跟我说了一句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话:"这个国家不是富,而是被石油养废了。"
你看得见的繁华、干净、奢华,其实都是靠石油收入占政府总收入90%维持的虚假繁荣。
一旦油价跌了,整个国家就开始"内爆"。
02. 科威特的"经济多样化",是用"画饼充饥"换来的自欺欺人
科威特政府天天喊的口号是"新科威特2035愿景",要摆脱石油依赖。
可现实是什么?
石油和天然气仍然占GDP的50%以上;
能源部门占政府收入的90%以上;
超过85%的科威特人在公共部门工作;
制造业几乎为零,农业更是个笑话;
除了石油,科威特的非石油出口微乎其微。
别看政府报告里写得天花乱坠,什么"知识经济"、"金融中心",但如果你足够理性,就会发现:
所谓的经济多样化,就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的"空头支票"。
你以为他们的改革计划很宏伟,其实是一种"不敢真改"的拖延症。
在科威特,改革不是选项,维持现状、继续啃石油老本、拒绝真正的经济转型,是政府的本能反应。
03. "就业机会"?不,那只是另一种"温水煮青蛙"
科威特青年失业率的真相你知道吗?
2023年青年失业率高达15%;
85%的科威特人挤在政府部门,每天上班几小时就拿高薪;
私营部门发展停滞,外国人占据了70%的工作岗位;
年轻人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私企"受苦";
大学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是"等政府工作",而不是创业或技能提升。
说白了,这不是充分就业,是社会惰性。
一位在科威特工作的华人工程师跟我说得很直白:"这里的年轻人不敢创业,不敢竞争,不敢离开舒适圈,整个社会都在'啃老'——只不过这个'老'是石油。"
科威特的就业市场,其实是一种"高度依赖的福利制度"。
你能想象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全都等着政府分配工作、分配收入、分配未来吗?
富到最后,不是独立,是集体性"巨婴症"。
04. 真正可怕的,是"结构性僵化":科威特的经济体质,已经彻底"骨质疏松"
先看几个数据:
科威特需要进行相当于GDP 12%的财政整顿才能维持代际公平;
2023/24财年财政赤字估计达到-4.3%;
外国直接投资水平极低,各种壁垒让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
政治僵局导致议会在四年内被解散九次。
从青年到中年,几乎每一代人都在"吃石油老本"。
一位长期研究中东经济的学者说:"科威特人是全世界最会享受石油红利的一群人,也是全世界最不会摆脱石油依赖的一群人。"
他们富,是因为太久没被迫着真正工作、真正创新、真正竞争。
他们僵,是因为太久没被允许经历经济转型的"阵痛"。
在科威特,"经济改革"不是紧迫需求,而是"政治正确的口号"。
05. 在科威特,你可以活得很富有,但你会逐渐失去经济活力
科威特的"繁荣"是政府补贴的汽油、免费的医疗、优厚的公务员待遇;
一个四口之家每月需要约873科威特第纳尔(不含房租),但大部分都靠政府补贴;
政府和企业之间必须按照复杂的官僚程序打交道,办事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但99%都是进口货;
街上到处是豪车,却没有一家像样的本土制造企业。
在科威特,消费可以无上限,创造却接近于零。
你永远不知道,那些开着保时捷炫富的科威特人,是不是下一秒就因为油价下跌而焦虑不安。
科威特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他们被石油"养懒"得太彻底。
06. 科威特对外国人,其实是一种"利用关系"
别看科威特到处都是外籍工人,真实的科威特对外国人的态度,其实很复杂。
外籍人口占总人口的68%,但享受的权利却很有限;
外国投资者面临复杂的法规、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治不确定性;
外国雇员获得兼职许可需要原雇主同意,兼职时间不得超过四小时;
外国人可以挣到钱,但很难真正融入或者获得长期发展机会。
还有一个细节:科威特政府一边依赖外国技术和人才,一边实施"科威特化"政策优先雇佣本国人。
这不是排外,这是一种"既要又要"的矛盾心态:
"我们需要你们的技能和劳动,但我们不想分享真正的机会。"
他们欢迎你的贡献,却不欢迎你的长期发展。
07. 科威特,适合短期淘金,不适合长期发展,没有例外
科威特的生活,看起来免税、高薪、福利好,但要付出的代价是:
你要接受一个"不允许真正竞争、不鼓励创新、不支持多元化"的经济环境;
你要适应一个"今天富有、明天未卜"的不稳定前景;
你要习惯政府因为油价波动而改变政策。
有人说,科威特是一个"石油依赖症的中东样本"。
但如果你想做一个有事业抱负的人,想在一个多元化、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中成长——
那么,科威特可能是你最该避开的地方。
旅游Tips:
- 最佳旅游时间:11月-次年4月,避开酷热夏季
- 货币:科威特第纳尔(KWD),世界上价值最高的货币之一
- 必去景点:科威特塔、大清真寺、解放塔
- 注意事项:严格的伊斯兰教法律,禁酒,着装保守
- 消费水平:整体较高,但燃油价格极低
写在最后:
如果你去科威特出差或短期工作,或许会觉得这里的福利不错。
但如果你要寻找真正的经济机会和发展前景,请记得一句话:
真正限制你的,永远不是资源不足,不是技术落后,而是你必须依赖单一产业的经济结构。
你羡慕的科威特,其实正在为自己的"石油诅咒"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