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斯电气的上市新闻,让众人有了不少吃瓜的话题。乍一看,这家公司港交所上市募资超过40亿港元,可谓风光无限。但是,上市首日股价却一头栽下,从发行价17.42港元跌到收盘时的15.57港元/股,这就一下子迷惑住了投资者:这家公司是有硬核实力,还是在蹭市场的热度?
其实,奥克斯电气不是一个乖乖扮演技术创新者的角色,而更像是个“猎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就是奥克斯的研发总经理卓森庆。这一位技术大咖,不仅拥有湖南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工程硕士学位,更在格力电器一待就是十年之久,后来再去奥克斯担任研发中心相关职务,步步登顶成为技术体系的操盘手。而这一回的上市,可以说他和他的团队功不可没。然而,他的职业路径也不禁让人想起一个年年上热搜的劲敌——董明珠的“挖人怒吼”。
提起董明珠,恐怕没人不知道她的直言风格。这位女强人曾公开炮轰奥克斯是格力的“头号挖人能手”,不仅从珠海整批地往宁波“倒腾技术人才”,甚至连普通工人都被挖得头冒汗。有趣的是,董明珠还不止一次对外控诉,“连名字都要改了再给奥克斯卖力!”看到这样的情节,你是不是觉得这场职场争斗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不但有豪门企业间的技术博弈,还有人才流失背后那些难言的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卓森庆和奥克斯的强势挖人,真的就是一场单纯的人才“引进”吗?从企业发展层面,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无非是两个火力点:专利技术和高级人才。当奥克斯这么“赤膊上阵”,一边大力挖人,一边喊“技术创新”,但上市后股价立刻跳水,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它究竟是技术实力不够,还是吃得太饱撑了?
事实上,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明白,这些一线企业之间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人才较量。奥克斯的这一系列动作,不禁让人思考,整个行业是否正在失去真正的创新驱动力?靠挖人的战略,最多是抢救短期指标,长期来看,技术和产品才是最终决斗的底牌。毕竟,没有独创性的企业,终将是市场和消费者的弃子。
此外,别忘了消费者的角色。虽然品牌商们在幕后斗得你死我活,但在台前,消费者的心智确实是他们赢得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奥克斯的产品因为缺乏持续改进,最终可能仅是短期性猎艳市场的泡沫。对大众来说,再让董明珠这样开腔杀气腾腾地控诉,倒不如给自己一个更懂技术、更有实用价值的真相。
最后,这场围绕企业、人才流动、行业竞争的热戏,其实不仅发生在空调行业。谁家职场里不曾见过对手横刀抢人,变更名字、职位一股脑入另一个团队的戏码?但人挖走了容易,真正的系统性发展难。我们是否该重新思考,在短视的竞争之下,技术研发和创新精神还剩下多少?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能否从长远规划中保留一点负责态度,为社会注入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