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敢歧视吗?一纸告示引泰国榴莲堆成山,中国游客冷笑:自己吃个够
曼谷帕空市场清晨五点的空气里,飘着腐烂榴莲的酸臭味。曾经挤满中国游客的水果摊前,如今只有几个本地人蹲在路边啃着山竹——那些白底红字、专门用中文写着“按则必购,摸一下赔100泰铢”的告示,此刻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刺眼。
这张只针对中国游客的标语,正让泰国水果业付出天价代价。曼谷帕空市场从“人挤人”变成“鬼打墙”,摊主阿南看着满仓的榴莲直挠头:“以前中国客人一筐一筐买,现在他们连碰都不碰。”更讽刺的是,同一摊位对欧美游客却用英文写着“轻拿轻放,谢谢配合”,还配着笑脸贴纸。这种赤裸裸的差别对待,让中国游客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有人晒出双倍价格买的果汁,配文“这钱花得憋屈”;还有人拍下司机嚣张的嘴脸:“中国人有钱,在乎这点?”
信任破裂的连锁反应远比想象中猛烈。2025年第一季度,赴泰中国游客锐减三成,泰国东部产区超过10万吨榴莲因滞销腐烂,直接损失15亿泰铢。要知道,2024年泰国鲜水果出口额高达51.49亿美元,其中榴莲占73%,对华出口占比更是高达97.4%。如今,曼谷、清迈夜市的榴莲堆得像小山,在38度高温下快速变质,果农们看着腐烂的果实,只能叹气:“这又是谁的责任呢?”
歧视的代价不止于经济。2023年普吉岛中国游客遭旅行社负责人持刀划伤的阴影还未散去,打车时本地人付150泰铢、中国人被收300泰铢的“双标价”仍在发生。有游客说得好:“我们不是在乎多花点钱,是咽不下这口被歧视的气。”这种情绪直接反映在消费选择上——2025年上半年,195万中国游客涌入越南,柬埔寨游客量增长五成;越南榴莲对华出口份额飙升40%,成为我国第二大榴莲进口国。
更让泰国水果商心慌的是,国产榴莲正在崛起。海南“琼榴1号”抗病性更强、价格更低,2025年1-2月中国榴莲进口量同比腰斩至2.3万吨,回到2021年水平。曾经“泰国榴莲称霸”的市场格局,正在被中国游客用脚投票改写。
泰国政府和商家终于开始自救。有摊主悄悄撕下“摸一下赔100”的标语,换上“轻拿轻放,谢谢配合”的新牌子,还加了个笑脸;有的果农直播榴莲泡面、炖山竹鸡汤,试图吸引中国消费者。泰国商业部联合天猫、京东搞起“泰国水果黄金月”,5月5日定为“榴莲日”,甚至推出“SetZero品质认证”。可问题是,当“歧视”的标签已经贴上,再甜的榴莲也难抵消费者心里的苦味——就像曼谷帕空市场那些立着的中文标语,明明字字扎心,却偏要装作“温馨提示”。
如今,泰国东部产区的仓库里,腐烂的榴莲正在堆积成山;而中国游客的行李箱里,装着越南榴莲的甜香、海南榴莲的实惠,还有那句未说出口的反问:“凭什么要为歧视买单?”当金主转身离去,再多的挽救措施,也难敌最初那句刺耳的“按则必购”——毕竟,信任不是标语能修复的,尊重才是最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