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还在比谁更高端的时候,零跑用销量和成本管控拿下了半年度盈利。公司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财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3亿元,营业收入242.5亿元,毛利率14.1%,手里现金约295.8亿元。按账面数据看,这不是一场运气,是规模和成本共同发力的结果。
首先是量。零跑上半年交付22.1万台,销量同比大增,几款主力车型如C10、C11延续爆款势头,新推的B系列也迅速贡献销量。官方数据指出,B10上市次月就破万台交付,B01上市72小时订单突破1万。这套覆盖20万以下主流价格带的产品矩阵,正好击中家庭和年轻用户的需求。
再看成本和自研。零跑一贯强调自研和平台化:公司称自研核心电子及高附加值件占整车成本约65%,B系列车型零部件共享率高达88%。像自研的AR-HUD在新款C11上应用,就是技术与供应链整合降本的例子。公司还通过工艺与系统优化,宣称电驱效率和电池CTC达标,边降本边保质量。
海外和渠道也给业绩加码。公开资料显示,零跑1-7月出口近2.5万台,并在约30个国际市场铺设近600家销售及售后网点,欧洲网点数量占比明显。国内渠道方面,上半年门店与服务网络持续扩张,单店效提升被列为推动销量和利润的关键。
眼下风险点也清清楚。毛利率上升和销量放量能否持续,取决于产品力、价格战压力和零部件成本波动。海外市场扩张在带来增量的同时,也面临当地认证、售后和品牌认知的考验。公司在财报电话会上把2025年销量目标上调到58–65万,并计划争取全年盈利、预期净利5–10亿元,这些目标尚待市场检验。
对比同期的“蔚小理”路线,零跑选择走大众化、靠规模摊薄成本的道路。这条路对供应链把控、量产节奏和产品续航力要求更高,但短期内的账面成绩说明这种打法正在奏效。下一步值得关注的是:新车型能否持续带来增长,毛利率能否稳定在更高水平,以及出海进展是否真正转化为长期利润来源。
你怎么看零跑这波“便宜量大”的打法?评论区聊聊。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