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和朱婷:真的就是球迷心里那对“伯乐和千里马”
这事儿说起来,很多老球迷都不陌生。今年8月21号,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有学生拍到郎平和朱婷俩人一块儿散步,旁边还杵着央视的记者和摄像,明显就是在录专访。看场面那天正好是中国女排拿奥运冠军9周年的日子,这种“神仙同框”,对于咱们球迷来说,那分量是真重。这俩人的关系,就是咱听了这么多年、看了这么久,都觉得是真心的。不光是伯乐和千里马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相互成就和惺惺相惜。
说一千道一万,朱婷要是没碰上郎平,走到今天这一步一定没这么顺。不少体育圈的朋友都说过,朱婷刚进国家队那会儿,球确实打得好,可要是没遇上敢用她、敢于把主攻交到她手上的郎平,谁知道她能不能这么快成世界级?再反过来要是没有朱婷这种级别的球员扛着中国女排,郎平当时的“重建”其实也困难大得多。这关系真不是一句“师徒”能说清楚,就是两代女排人的绝对默契。
那次校园采访背后的故事,其实很有讲头
先说说这次同框,不是啥普通散步。一堆人现场跟拍,央视体育部的邵圣懿也在旁边,显然是准备整期重量级专访。俩人都是北师大校友,这天又正逢女排9年前那场名垂青史的大胜,这采访的针对性就很强。现在都说郎平已经退下来了,朱婷最近也因为伤病啥的,回国活动不是很多,上次还跑到了江苏中学去做活动,郎平最近一次露面是在草原村排(说起来这还挺有意思,老教练们现在生活越来越接地气)。
有球迷圈的朋友私下聊过,说其实现在郎平和朱婷关系已经像亲人了。郎指导没了执教压力以后,看着都越来越精神,又爱打扮,状态比以前还棒。朱婷呢,休赛期也很难得在国内呆这么久,这次特意回学校、赶在这个日子接受采访,说白了也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聊聊那段历史,顺便让球迷再“缅怀”一下那时候的激情。
当然了,还有种说法是,央视选这个日子搞采访,就是要给老女排粉丝们来个“情怀”。全网都盯着,看节目内容有没有深度,是不是能聊点咱们平常看不到的内幕。关于这点,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郎平和朱婷不管什么时候同框,都是话题王。
朱婷的职业规划,也是让人看出来有大格局
说完国内活动,咱们再聊聊朱婷的职业赛程。她现在最大的“主场”是意大利科内利亚诺女排,这队上赛季基本就是横扫了一切,只输了一场。新赛季全主力不变,还加上了朱婷,谁不说这个队明摆着冲着所有冠军去的?其实朱婷能受俱乐部这么重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听几个排球圈的老哥讲,科内利亚诺对朱婷的合同待遇、个人时间安排都算很灵活,像这次全运会,朱婷说要回河南打比赛,对方也是让她来去自如。
以往有些中国运动员在海外打球,经常就是四处赶场,又怕伤病又怕适应不了。但朱婷不一样,她的地位其实跟NBA那种核心球星差不多,俱乐部真心信任她。有一说一,朱婷上赛季已经打出了越来越靠谱的状态,休息好之后,咱都希望她这赛季能继续保持,别再受伤,带着国内女排的名气在国际场上继续打出气势来。
郎平退下来了,朱婷依然顶着压力前行
当然了,也有人担心,郎指导退了,朱婷面对的压力会不会更大?尤其是国家队这几年换了教练,女排处于一个重新磨合的阶段。球迷都懂,从2016年夺冠那会儿开始,中国女排就靠着一股子团结劲头往前冲。可是这些年看下来,想再有当年那种“激情燃爆”的时刻,确实不太容易。
咱们球迷心里都有一杆秤。今年朱婷虽然在海外非常有影响力,但回头一国内排球环境没那么火爆了。年轻一批球员还在慢慢成长,球迷有期待也有焦虑。郎平那个年代带来的“铁军气质”,是不是还能传承到下一代?说实话,朱婷就是那个桥梁,她能一直保持状态,就是给整个中国女排压阵。咱们真盼着能再来一次像里约那样奇迹般的逆袭。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球迷希望她们一直保持初心
最后聊聊球迷自己的感受。这次郎平和朱婷校园同框,说到底也是对一代女排精神的致敬。那种相互成就,不只是金牌的关系,更是一种相互信任和理解。朱婷愿意一直在国际舞台拼杀,也会想着给家乡争光;郎平虽然退了,但一直关注着女排后辈,没事就去现场帮忙鼓劲。
我个人觉得,只要这对师徒还愿意在一起聊球、一起回忆那段辉煌,咱们球迷就都有盼头。希望朱婷接下来能不受伤、打出高水平,郎指导也能继续舒舒服服享受生活,偶尔现身给女排带带节奏。说一千道一万,这种“相互成就”和纯粹的热爱,才是咱们永远愿意追着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