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视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大同网友在抖音上发视频,说自家城市防洪工程做得多么出色,还不忘感谢当年市长耿彦波修河道的远见。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人竟然顺势说“大同这次帮内蒙古分担了洪水”,仿佛内蒙应该感激涕零。这种论调一出来,网上立刻炸开了锅,不少网友直接怼回去:“你们这是在扯淡!”那么,大同真有资格这么说吗?我们不妨仔细捋一捋。
先来说点常识。大家都知道一句老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打开地图看看,大同地势本来就是个盆地,在下游;而与之相邻的内蒙古却是高原,高于大同。所以每逢暴雨季节,上游(也就是内蒙)下来的水,自然而然就会顺着地势流向低洼的大同,这不是谁主动“承接”谁,而是几千年来江河湖海都遵循的自然规律。如果硬要说这是哪座城市对另一座城市的恩赐,那岂不是和物理常识过不去?
其实,大多数网友心里都有杆秤。有位来自呼和浩特的小伙子评论道:“你们能不能别总拿‘帮忙’两个字当口头禅?我们这边本来就比你们高,每次发洪水都是咱俩一起遭殃。”还有懂行的人专门科普,“只要看一下等高线图就明白了,降雨后形成径流,从上到下,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这些声音虽然朴实,却句句扎心,把那些喜欢自夸的人打回了现实。
当然,也有人替大同时政点赞。“能守住自己,就是贡献!”有中年市民这样评价。他的话没错,一个地方政府做好防汛工作、保护好百姓安危,本身值得肯定。但如果把这个努力拔高到什么“拯救他省”的高度,就显得用力过猛甚至有点滑稽。毕竟,每个地方治理自己的问题才是职责所在,你保护好了自己,是能力体现,但并没有义务或者能力为别人兜底,更谈不上让别人领情。
再换个角度想,如果今天地形反转,让大同比内蒙古还要高,会不会轮到大同行善积德、替北方挡灾呢?恐怕那时又该听见另一番言辞吧!事实胜于雄辩,这场关于泄洪归属感的话题,其实揭示的是部分人的心理优越感——总想着被外界认可,总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夸奖。但现实世界讲究规则,不是谁想怎么定义就怎么定义。不管网络如何热闹,人类社会还是绕不开基本逻辑:人与人之间讲情谊无可厚非,可千万别连物理规律都想据为己用。
从数据来看,今年华北多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各级政府投入巨大力量抢险救灾。这背后,没有哪个地区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地区真的靠另一个地方才能渡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固然美好,但前提是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而不是随便拿自然现象包装成互助行为。
所以,下次看到类似“大同承接了内蒙的洪水”这种言论时,不妨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是在表达团结互助,还是在偷换概念、自我陶醉?真正值得尊敬的是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空喊口号博存在感。最后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面对天灾,我们更需要科学认知和实际行动,而非虚幻的优越感,你觉得呢?
#AI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