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传票将娃哈哈集团推向舆论漩涡。宗馥莉被三名自称同父异母的弟妹起诉,追讨 21 亿美元信托资产及娃哈哈集团股权。这场跨境诉讼不仅揭开了中国饮料巨头的家族隐秘,更折射出两位 "企二代" 截然不同的接班逻辑。
一、接班逻辑:被动争夺与主动让渡
王思聪的接班之路堪称 "躺赢范本"。王健林早在 2018 年就将万达商管 48% 股权转至其名下,并放任其在电竞、影视等领域试错,即便熊猫直播亏损 20 亿仍直言 "交学费"。这种 "父爱式放权" 背后,是万达集团早已完成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王思聪即便不参与经营,仍可通过股权获得稳定收益。
反观宗馥莉,从 2018 年回归娃哈哈起就陷入 "证明之战"。她不仅要应对市场对 "公主接班" 的质疑,更需在家族内部与三名突然出现的弟妹争夺遗产。2024 年她通过法律手段继承宗庆后 29.4% 股权后,立即关停 18 条关联产线,将资源集中至自己控制的 "宏盛系",这种 "断臂求生" 的改革虽引发内部动荡,却为她赢得关键筹码。
二、管理风格:铁腕改革与跨界玩票
宗馥莉的管理风格以 "硬核" 著称。2024 年她推动管理层大换血,清理 70% 的元老级高管,将绩效体系从 "论资排辈" 转向 "按劳分配",当年营收逆势反弹至 700 亿元,2025 年开年即实现 30% 的同比增长。这种 "雷厉风行" 的改革在赢得市场认可的同时,也被诟病 "不近人情"——2025 年陕西娃哈哈乳品车间因裁员引发的停工事件,正是新旧管理理念冲突的缩影。
王思聪则延续 "玩票式投资" 风格。2025 年他以个人名义注资元宇宙社交平台 "星链",尽管项目估值突破 50 亿美元,但其商业版图仍以轻资产的文化娱乐为主,与万达集团的重资产运营形成鲜明对比。这种 "兴趣驱动" 的投资模式虽未能复制万达商管的成功,却为他赢得 "新生代企业家" 的美誉。
三、公众形象:商业女强人 vs 娱乐圈纪检委
宗馥莉的公众形象始终与 "改革者" 绑定。2025 年她推动 387 件 "娃哈哈" 商标转至自己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公司,被市场解读为 "去宗庆后化" 的关键一步。尽管深陷遗产纠纷,她仍推动 "馥莉基金会" 向榕江灾区捐赠价值 500 万元的物资,并在浙江省政协会议上提出三项提案,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 "低调务实" 的作风,使她在《福布斯》中国商界女性榜中稳居前三。
王思聪则持续活跃在娱乐新闻头条。2025 年他因与某顶流女星的绯闻登上热搜,其社交媒体账号仍保持着 "娱乐圈纪检委" 的犀利风格。尽管万达集团多次呼吁他 "减少曝光",但这种 "话题性" 反而成为万达商管品牌年轻化的重要推手 ——2025 年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因王思聪的 "网红打卡点" 设计,客流量同比增长 45%。
四、行业启示:传承模式的东西方碰撞
这场 "公主与太子" 的接班较量,揭示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深层命题:
制度设计优于血缘纽带:万达通过股权分散化实现平稳过渡,而娃哈哈因宗庆后生前未完成信托架构设计,导致遗产纠纷愈演愈烈。
文化认同决定品牌价值:宗馥莉的 "宏胜化" 改革虽强化控制权,却削弱了 "娃哈哈" 的国民品牌属性;王思聪的跨界投资虽短期获利,却难以形成与万达主业的协同效应。
代际沟通亟待革新:宗馥莉与老臣的矛盾、王思聪与王健林的理念冲突,凸显传统家族企业在代际权力交接中的沟通困境。
当宗馥莉在香港法庭上为 18 亿美元资产据理力争时,王思聪正在硅谷与元宇宙创业者谈笑风生。这两位 "企二代" 的迥异路径,既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更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探索传承模式的缩影。正如《中国企业家》2025 年专题报道所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不断进化的生存法则。"#热点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