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谁也打不过,国乒谁也打不过
国足最近玩得挺大的。谁也打不过,成了常态,开场三分钟丢球,半场差不多人都没睡醒,最终0-3,还是输给了韩国,苦主这个词都快叫腻了。球场上那画面,球迷坐在看台上,手里还举着国旗,脸上就没几分笑容,从小憧憬的足球国度,如今想找一点赢球的感觉,每隔几年才亮一下灯。评论区越来越热闹,想骂的、想劝的、还想刷存在感的,吵成一锅粥。
国足输韩国,这几年感觉无论什么比赛搭上两个名字,几乎都能猜到结局,不用看直播,新闻推送框出来,上面写着基本就是——又输了。再往深了说,全场数据一摆,国足完全不落下风的地方还真没几个,射门数、控球率、传球成功率,都压着打。有一丢丢好看的配合,几脚反击,还是差点意思,该死球的时候死球,该高球的时候被对方后卫掏走,该突破的时候又扭着脚现场下场,场面还真是没什么看点。解说员嘴里挺会找角度,说拼尽了全力,好像结果已经无所谓,态度就够了。
技术真的拉不开差距吗?单看中韩最近几年青训投入,韩国那边早早布局U系列梯队,海外输出,从中超赚钱那波开始,韩国倒像个有计划的团队,选帅都选懂球的,基根号称铁血防线,年轻中卫一个比一个能跑。国足这边选对帅,帅一直换,国内外教交替请,球员还没学会三板斧。人家青训教练在西甲实习,咱青训还在踢传统脚。身体层面也是,韩国队长年习惯对抗,比赛强度越来越大,国足这场还能靠什么?到最后一场踢完,谁也不信能赢,谁也不信能走到最后。
说起邓卓翔,武汉三镇代理主帅,十年前国足灵魂人物,都忘不了他那年带队打破不胜韩国魔咒,绝杀的镜头全中国人都看一遍热泪盈眶。可惜巅峰太短,还没怎么品味,国足又开始躲着韩国走。现在的邓卓翔,早就脱掉战袍走上教练席,场边那股子认真劲还在,就是现在国足遇到韩国,连带点斗志的都不多了。
你说球迷气不气?球场边七嘴八舌的,谁都急。想不明白,几十年投入,金字塔底层球员选不出来,谁都想出成绩,最后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国足没基础,拼到最后只能拼意志,结果又不积极,哪有球迷心情看比赛?说是习惯性输球,有点道理,教训摆面前没人记,偶尔能赢两场又高光一把,战术打法找不到方向。网友调侃,把国足和韩国换一下国家名,也许会反过来,毕竟东家养兵不练兵,动辄一茬一茬换,真搞不懂体制下还能出谁。要场面没场面,还真不是一句气话。
国足现在没救吗?也不至于。每次一到国际赛事必被对手研究到骨头里,球员心态一遇压力就炸,领导思路反复跳,谁也当不了主心骨,过两年一流青训出点苗子,结果一到成年队又软了。足球不搞点体系,还是原地打转,赢不下来球场,就只能在网络上出口气。韩国那派人踢球,技术稳定,传控熟练,场地边都踩出跑道了,踢到后面根本不是一个节奏。国足一旦被拉开差距,后卫失位、门将误判、换人零效果,几个回合看下来,完全不像职业足球,球迷只能自嘲。拼到最后,比分冷冷的,输球成家常便饭,气归气,也只能继续看。
国足谁也打不过,成为了赛后的常规话题,每次输完球,网络上热度马上降温,大家都不喊口号了。
再说国乒,这谁也打不过,换个意思。国乒这边,什么大赛都成了展示会,孙颖莎、王楚钦,一场场稳拿,晋级像喝水,早已习惯了第一集团的位置。男女团体、单打,谁上谁通过,偶尔也有起伏,梁靖崑这次是掉了队,前脚风头正盛,后脚被对手“克”一下下场,观众还来不及反应,桌子那边就又轮到新人亮相。樊振东不在,马龙休战,组里一堆小将,战术变化比足球场边那帮教练要快多了。
男乒现在不稳,那倒是真的。这两年国际竞争激烈,德、瑞、日都出了狠角色,瑞典常委放冷枪,日乒青少年班出奇兵。国乒男队单打统治不再铁板一块,谁都有机会,谁都可能掉链子。球员心态大都有点飘,打起来老想一拍搞定对手,循环赛输了,淘汰赛又和强队掰腕子,动不动就被对手顶回来。老马拿出定海神针的时候很少,主力轮休新人补位,跑起步伐有点乱。
国乒内部现在拼的是队内竞争,没谁敢随便松懈。王楚钦去年顶上去,一下子成了男子第一人,孙颖莎几乎每次都是擂台王,她俩能稳,队里才能稳。老马要不回来镇场子,樊振东憋久了再不上,全队气势立马掉下来。教练组三天两头调整阵容,各种新打法轮着上,想稳还得靠训练和经验,心理素质落下一个,世界大赛全完。
俄国乒现在节奏快了,伊藤美诚日本女团冲劲十足,欧洲队员也不按套路出牌,国乒再不把危机感拉满,真就谁也保不了第一。观众其实心里明白,每次想看国乒稳赢,比赛还是会出冷门。这两年大赛换规则,单局11分比起原来的赛制,一发球失误就能造成巨大差距。以往男乒女子稳得一塌糊涂,现在总有点不稳定,卫冕压力比国足大多了。
球场外真有意思。微博、贴吧话题热度永远不停。国足输球后嘲笑多,国乒掉链子时候惋惜多。支持的声音和质疑的想法都在,同样是打球,两种情绪,身上那股劲道不一样。网友说国乒输球是因为没发挥好,国足输球成了没救。情感浓度截然不同,一样的体育项目,不一样的信仰。
实际上,两边不是没有共通点。拼搏和态度谁都看得明白,赛场上只要真拼,哪怕输得惨烈还有支持声音。怕就怕软下来,场上溜号没人带头,场下总结没人反思。国足和国乒走到今天,不仅仅靠投入,也靠一代又一代球员和教练坚守。足球场地草皮上流汗的,不一定能拿到荣誉,乒乓球台上也有主力意外落马的瞬间。拼过了,输了,大家都接受,没拼出来,才真让人不满。败给强敌不可耻,怕就怕懈怠和停滞。
国足谁也打不过,国乒谁也打不过,两句不同语境,不同温度。一个是自嘲,一个是自信溢出。胜负写进体育里,不会有标准答案,能不能吸引球迷,看观众能不能看到希望。国足要提升,底子还得扎实;国乒要守榜首,危机感得一直在线。体育看着看着,就是这些情绪的交织,有高光就会有低谷,有无奈就会有突破。这才是真实的竞技世界,每一场都无剧本,每个人都得自己拼。
球迷们看完都是各有感受,谁也打不过,谁也打不过,这俩极端,背后还都是几代人心血。较真也罢,自嘲也罢,它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你怎么看?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