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部分对话和细节经艺术加工,人物已化名处理。
拆迁办公室,2022年
"500块买的?你开什么玩笑!"工作人员猛地抬起头。
"真的,96年厂里甩卖,没人要……"他声音发颤。
"那是工业用地,你知道现在这片区域——"工作人员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翻开档案仔细核对。
"怎么了?有问题吗?"他的手攥紧了裤腿。
办公室里只剩下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你这个水池……"工作人员抬起头,眼神复杂,"按照新政策和评估价——"
他屏住呼吸。
工作人员在计算器上按了几个数字,转过屏幕。
那一瞬间,他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旁边办手续的拆迁户好奇地探过头来,随即发出一声惊呼。
01
1996年8月,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张建国从车间出来,工作服湿透了大半。才20岁的年纪,脸上却写满了愁。
"建国,去会议室,厂长找。"班长老刘拍了拍他的肩膀。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烟雾缭绕。厂长王德胜坐在主位,脸色铁青。
"各位都知道,厂里这两年不景气。"王德胜敲了敲桌子,"国企改制,咱们也得想办法。上面批了,让我们处理一批闲置资产,能回收点是点。"
张建国心里一沉。这话他听懂了,厂子要卖东西换钱了。
"后院那个老水池,70年代建的,荒废十几年了。"王德胜点了根烟,"谁有兴趣接手?500块,产权证都给你办齐。"
全场沉默。
"厂长,那破池子有啥用?"有人忍不住开口。
"杂草比人高,里面全是臭水。"
"那位置多偏啊,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张建国坐在角落,心里却动了念头。
他想起去年回老家,父亲指着村口说:"你看,这里二十年前还是荒地,现在全是楼房。城市就是这么长出来的。"
散会后,张建国追上了王德胜。
"厂长,那个水池,我……我想要。"
王德胜愣住了,上下打量他:"你确定?建国,那可是500块,你一个月工资才380。"
"我存了点钱。"张建国咬着牙,"厂长,能不能分期付?"
"你小子……"王德胜叹口气,"行,先付300,剩下200两个月内付清。"
消息传出去,整个车间都炸了。
"张建国疯了吧?买那破水池干嘛?"
"500块能干多少事,买个大彩电不香吗?"
"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晚上,张建国回到家,母亲正在做饭。
"妈,我有事跟您和爸说。"
父亲张大山放下报纸,看着儿子吞吞吐吐的样子:"说吧,出啥事了?"
"我……我花500块,买了厂里那个废水池。"
"啪!"母亲手里的锅铲掉在地上。
"你说什么?!"张大山猛地站起来。
"爸,您听我解释……"
"解释什么?!"张大山气得浑身发抖,"那是什么东西你不知道?荒郊野外的破水池!500块,你知道咱家这些年攒了多少钱吗?"
"爸,我觉得那片区域以后会发展起来的……"
"发展?"母亲眼圈红了,"建国啊,你明年不是要订婚吗?你拿什么给人家彩礼?你让妈怎么跟你张阿姨交代?"
"妈……"
"别叫我!"母亲抹着眼泪,"你这是要气死我们啊!"
那一晚,张建国在客厅的沙发上坐到天亮。
三天后,他拿着产权证站在那个水池前。
眼前的景象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水池大约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四周的水泥墙早已斑驳开裂,里面积满了墨绿色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杂草长得密密麻麻,有些都快跟人一样高了。
"建国!你真买了啊?"
回头一看,是同车间的李明和几个工友。
"买了。"张建国硬着头皮说。
"哈哈哈,你可真行!"李明围着水池转了一圈,"这玩意儿你打算怎么办?养鱼?种菜?"
其他人也跟着笑。
"建国,你这500块,打水漂了。"
"别说了,让人家自己折腾去吧。"
他们走后,张建国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着眼前这片荒凉,心里突然涌起一阵后悔。
真的买错了吗?
02
1997年春节,张建国家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沉默。
"建国,你跟小慧的婚事……"母亲欲言又止。
"我知道,妈。"张建国低着头,"我会努力赚钱的。"
女朋友赵小慧是邻居家的女儿,两家早就说好了亲事。但那500块,让原本计划中的彩礼和婚房计划全乱了套。
正月初五,张建国去了赵家。
赵小慧的父亲坐在椅子上,脸色不好看。
"建国啊,你买那个水池的事,我听说了。"
"叔,我……"
"小慧是我的独生女。"老赵打断他,"我不求你大富大贵,但起码要稳重。你这样冲动,让我怎么放心把女儿交给你?"
"爸!"赵小慧从房间里出来,"您说什么呢!"
"小慧,你别管。"老赵看着张建国,"建国,不是我非要为难你。你那个水池,能卖掉就卖掉吧。咱们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
回去的路上,赵小慧追了上来。
"建国,别理我爸,他就那脾气。"
"对不起,小慧。"张建国握住她的手,"我真的相信那片地方以后会升值的。"
"我信你。"赵小慧笑了笑,"大不了咱们多等两年再结婚。"
可现实比想象的残酷得多。
1998年,张建国收到了第一张罚单——土地管理费200元。
"什么?还要交管理费?"他拿着单子傻眼了。
土地所的工作人员冷冷地说:"你有产权,当然要交管理费。 每年都要交,不交就收回去。"
200块,相当于他大半个月的工资。
更让他崩溃的是,那片区域连路都没修好。每次去看那个水池,都要走二十多分钟的土路。
1999年,张建国和赵小慧结婚了。 婚房是借父母家的两间房,彩礼也是东拼西凑才够数。
婚礼上,李明端着酒杯凑过来:"建国,你那水池现在值多少钱了?"
"别提了。"张建国苦笑。
"我跟你说,趁早卖了吧。"李明压低声音,"再这么荒着,连500块都收不回来了。"
赵小慧听到了,握紧了张建国的手。
2000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医院的费用、奶粉钱、尿布钱,每一笔都让这个小家捉襟见肘。
"建国,孩子的户口要落了。"赵小慧抱着孩子,"你看……"
张建国知道她想说什么。卖掉水池,至少能回个几百块,贴补家用。
那天晚上,他又去了那个水池。
夜色中,荒凉依旧。周围还是一片空地,连个人影都没有。
他点了根烟,一根接一根地抽。
"要不……卖了吧?"他对自己说。
第二天,他真的找了几个人,想把水池卖出去。
"200块,要不要?"
"100块,爱卖不卖。"
"这破地方,白送都没人要。"
张建国气得说不出话。
2003年,工厂效益更差了,开始大规模裁员。
张建国没被裁,但工资从380降到了300。
"建国,家里实在撑不住了。"赵小慧眼圈红红的,"孩子要上幼儿园,每个月300块钱,咱们怎么办?"
"我……我去找找活儿。"
"那个水池,你到底还要守到什么时候?"赵小慧第一次对他吼了出来,"每年还要交200块管理费!这些年你算过吗?光交费都交了一千多了!"
"小慧……"
"你当初说会升值,升在哪了?!"赵小慧哭了出来,"你知道我这些年怎么过的吗?同事问我家里情况,我都不敢说你买了个破水池!我丢不起那个人!"
张建国站在那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那一晚,夫妻俩分床睡了。
2004年春节,两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酒过三巡,岳父老赵突然开口了。
"建国,我找人问过了,你那个水池,现在有人愿意出300块收。"
张建国手里的筷子停住了。
"300块……比当初买的便宜200。"
"赔就赔点吧。"老赵叹口气,"总比一直这么耗着强。"
母亲也劝:"建国,爸妈年纪大了,帮不了你多少。那个水池,真的没必要留了。"
所有人都在看着他。
张建国看了看赵小慧,她眼神里有期待,也有无奈。
"我……我再想想。"
"还想什么?!"老赵拍了桌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
2005年夏天,张建国独自去了那个水池。
8年了。
水池还是那个样子,甚至更荒凉了。杂草长得更高,污水的颜色更深。
他蹲在池边,点了根烟。
这些年,他已经为这个水池付出了2000多块的管理费,加上当初的500块,总共投进去快3000了。
如果卖掉,连零头都收不回来。
"要不就再等等吧。"他对自己说,"都等了8年了,再等等。"
03
2006年春天,一个消息让整个老工业区沸腾了。
"听说了吗?市里要在南边开发新城!"
"真的假的?"
"规划图都出来了,就在咱们这边往南!"
张建国听到消息,心跳加快。
他马上去找了当年的厂长王德胜,老人已经退休在家。
"厂长,新城开发的事,是真的吗?"
王德胜戴上老花镜,看着报纸上的新闻。
"看起来是真的。不过建国啊,新城在南边,你那个水池在西北角,隔着老远呢。"
"可是……城市发展不都是连片的吗?"
"那也得看规划。"王德胜放下报纸,"你等了这么多年,也不急这一时。 但别抱太大希望。"
2007年,新城开发真的动工了。
张建国每个周末都要去工地附近转转,看着推土机轰隆隆地工作,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会不会扩到我那边?"他不停地问自己。
可一年过去了,新城的范围始终没有向西北方向延伸。
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
工厂彻底撑不住了,宣布破产。张建国和几百个工人一起下岗。
"建国,怎么办?"赵小慧急得团团转,"孩子明年要上小学了,咱们没工作,怎么供他读书?"
"我去找工作。"张建国握着她的手,"别担心。"
接下来的日子,他什么活都干过。
搬运工,一天70块。
建筑工地小工,一天80块。
夜里开黑车,一晚上能赚50块。
每天晚上回到家,累得骨头都散了架。
"爸爸,你今天又晚回来了。"儿子趴在床边,"老师说明天要交书本费,150块。"
张建国摸摸儿子的头,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钱,一张一张数。
"够了,爸明天给你。"
赵小慧在一边,眼泪又掉下来了。
2010年春节前,张建国又去了那个水池。
14年了。
池子里的水已经干了一半,露出黑乎乎的池底。周围的杂草被冬天冻枯了,看起来更加荒凉。
"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他坐在池边,看着灰蒙蒙的天。
这些年,他总共交了近3000块的管理费。加上当初的500块,这个水池已经让他投进去3500块了。
3500块,够儿子读好几年书了。
"张建国!"
回头一看,是多年不见的李明。
"你还真守着这破地方啊?"李明穿着笔挺的西装,开着小轿车,"我听说你下岗了?"
"嗯。"
"你看看你,当初那500块要是听我的,早就过上好日子了。"李明点了根烟,"我现在在市里做生意,一年赚个十几万不成问题。"
张建国没说话。
"这样吧,看在老同事的份上,我出500块,把这水池买了。"李明拍拍他的肩膀,"怎么样?至少把本钱收回来了。"
"500块……"张建国苦笑,"我这些年光交管理费都交了3000了。"
"那是你自己傻。"李明摇摇头,"考虑一下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他走后,张建国又坐了很久。
真的要卖吗?
2011年夏天,一条新闻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市政府宣布,将在西北片区建设工业园区!"
西北片区!那正是他水池所在的位置!
张建国激动得手都在抖,赶紧找出地图对照。
他的水池,正好在规划范围内!
"小慧!你看!你看这个新闻!"他拿着报纸冲进家,"工业园区要建在西北片区了!"
赵小慧看着报纸,眼神复杂。
"建国,这都多少次了?"她疲惫地说,"2006年说新城开发,结果呢?2008年说东边要建商业区,结果呢?你还要等多久?"
"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工业园区,就在咱们那片!"
"就算建了,跟你有什么关系?"赵小慧声音提高了,"你那是工业用地,人家要征用也不会给你多少钱的!"
张建国愣住了。
对啊,工业用地的征用补偿,跟住宅用地完全不一样。
但他还是不想放弃。
2012年,工业园区真的动工了。
张建国每周都要去看进度,看着一片片荒地变成工地,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会征到我那里吗?"
"会给多少钱?"
"能不能把这些年亏的赚回来?"
2013年,工业园区一期建成了。
但征地范围,离他的水池还有一公里。
张建国站在远处,看着崭新的厂房,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就差一点点……"
04
2015年,儿子上高中了。
一个学期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加起来要5000多。
"爸,咱们家是不是很穷?"儿子有一天突然问。
张建国愣住了。
"为什么这么问?"
"同学都有手机,我没有。同学周末去补习班,我没钱去。"儿子低着头,"老师说高考很重要,要上好的补习班。"
张建国心里像被刀扎了一样。
那天晚上,他又去了水池。
19年了。
这些年,他为这个水池投进去的钱,加上管理费,已经超过4000块了。
4000块,够儿子上多少补习班?
他蹲在池边,双手抱着头。
"我到底在坚持什么?"
正想着,电话响了。
是赵小慧打来的。
"建国,你在哪?"
"我在……在水池这边。"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别想太多,回家吧。儿子的学费,我找我妈借了。"
张建国眼眶一热。
2016年,他在一家物流公司找到了稳定工作,每个月3000块。
生活终于稳定了一些。
但那个水池,依然像块心病,压在他心头。
2018年春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建国啊,你那个水池,处理了吧。"父亲张大山开口了,"你看你都40多了,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了。"
"爸……"
"这么多年,你为它付出的够多了。"母亲也劝,"听你爸的话,卖了吧。"
儿子在一旁说:"爸,同学家拆迁了,赔了好几十万。咱们家那个水池,要是拆迁能赔多少?"
张建国苦笑:"那是工业用地,赔不了多少钱的。"
"那您还留着干嘛?"儿子不理解。
是啊,留着干嘛呢?
2019年,张建国看到一条消息:
"工业园区二期规划公示!"
他马上找出规划图,仔细对照。
他的心跳得越来越快。
二期的范围,终于扩到他水池那片区域了!
"小慧!你看!二期规划里有我那块地!"
赵小慧看着规划图,表情复杂。
"建国,这都23年了。23年啊……"她眼圈红了,"咱们等得起吗?"
"快了,真的快了。"张建国握着她的手,"你相信我。"
2020年初,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
物流公司效益不好,张建国被减薪了,从3000降到2500。
儿子要考大学,补习费、资料费,每一笔都是压力。
"建国,实在不行,把那个水池卖了吧。"赵小慧哭着说,"我受够了!"
"小慧……"
"你知道我这些年怎么过的吗?"她哭得撕心裂肺,"别人问我家里有什么资产,我都不敢说你有个破水池!我觉得丢人!我觉得嫁给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
张建国站在那里,感觉心被掏空了。
那一晚,赵小慧回了娘家。
张建国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着窗外的夜色。
24年了。
他为这个水池,付出了5000多块钱。
他为这个水池,和家人吵了无数次架。
他为这个水池,背负了24年的压力和嘲笑。
值得吗?
2021年夏天,好消息终于来了。
"西北片区纳入城市改造范围,将进行大规模拆迁!"
张建国看到新闻的时候,激动得手都在抖。
拆迁!真的要拆迁了!
他马上去找了拆迁办,咨询自己那块地的情况。
"张建国是吧?"工作人员查了查档案,"你那块地在拆迁范围内,等通知吧。"
"大概什么时候会有消息?"
"不清楚,可能今年,也可能明年。"
从拆迁办出来,张建国给赵小慧打了电话。
"小慧,真的要拆了!"
电话那头,赵小慧沉默了很久。
"建国,我不想再期待了。"她的声音很平静,"这些年,期待得太多次,失望得也太多次了。"
"这次是真的。"
"那就等吧。"赵小慧叹了口气,"但我不会再抱任何希望了。"
2022年春节刚过,张建国收到了正式通知。
"兹定于2022年3月15日,对张建国名下位于西北片区的工业用地进行征收,请携带相关证件前往拆迁办办理手续。"
他捧着通知书,手在颤抖。
26年了。
从20岁到46岁。
从一个青涩的小伙子,到两鬓斑白的中年人。
这一天,终于来了。
3月15日上午,张建国穿上了最正式的衣服,提前半小时就到了拆迁办。
排队的时候,他听到前面拆迁户的对话。
"老李,你家赔了多少?"
"住宅用地,一平米补偿6000,我那200平,算下来120万!"
"我家商铺,赔得更多,150万!"
张建国心里咯噔一下。
他的是工业用地,补偿标准肯定不一样。
轮到他的时候,工作人员核对了他的身份证和产权证。
"张建国,男,1976年生,是吧?"
"是的。"
"工业用地,1996年购入,产权清晰。"工作人员翻着档案,突然眉头一皱,"你这个地的性质有点特殊啊。"
"怎么特殊?"张建国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个水池原本是厂办企业的集体资产,后来改制的时候……"工作人员又翻了翻资料,"而且这个位置,刚好在两个规划区的交界处。"
"那补偿……"
"等一下,我需要请示一下领导。"工作人员站起来,走进了里间办公室。
张建国坐在那里,手心全是汗。
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长。
十分钟后,工作人员出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领导模样的人。
"张建国是吧?"领导拿着一份文件,"你这个地块的情况,我们查清楚了。"
"是……是。"
"按照现行政策,工业用地的征收补偿标准,是每平方米……"领导顿了顿,看着文件上的数字,"你这个水池,实测面积1680平方米。"
1680平方米?!
张建国记得当初的档案里写的是1200平方米,怎么多出了480平方米?
"因为当年测量误差,实际面积比登记面积大。"工作人员解释,"而且你这个地块有个特殊情况。"
"什么特殊情况?"
"你这块地,东边一半属于工业用地,西边一半因为规划调整,被划入了……"
张建国屏住了呼吸。
领导拿出一张规划图,用笔指着:"2019年的规划调整中,你这块地的西半部分,被划入了商住混合用地的范围。"
商住混合用地?!
那补偿标准可比工业用地高得多!
"所以,你这1680平方米,要分两部分计算。"领导说,"东边840平方米,按工业用地补偿。西边840平方米,按商住混合用地补偿。"
张建国的心跳得像要冲出胸腔。
"具体……具体是多少?"
工作人员在计算器上按了起来。按了很久。
按了很多次。按了好几组数字。然后,她转过屏幕。
那一瞬间,张建国的喉咙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睁大眼睛,死死盯着那个数字,以为自己看错了。
05
"468万。"
工作人员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
张建国还是说不出话。
"张先生,您没事吧?"领导走过来,"要不要先坐下休息一下?"
468万。
这个数字在他脑海里翻滚。
他投进去的500块本金,加上26年累计交的5200块管理费,总投入5700块。
回报率……他算不清楚了。
"张先生?"工作人员又叫了一声。
张建国终于回过神来,嘴唇颤抖着:"能……能再说一遍吗?"
"总补偿金额,468万元。"领导拿出详细的计算清单,"我给您解释一下具体构成。"
"东边840平方米的工业用地,按照每平方米2800元的标准,补偿235.2万元。"
"西边840平方米,因为在2019年规划调整中被划入商住混合用地,按照每平方米2650元的基础标准,再加上区位调整系数1.05,实际补偿每平方米2782.5元,总计233.73万元。"
"两部分相加,468.93万元,四舍五入后是468万元。"
张建国听着这些数字,脑子里一片空白。
"您的产权证上登记的是1200平方米,但我们重新测绘后发现,实际面积是1680平方米。"工作人员继续解释,"当年测量技术有限,而且这个水池形状不规则,所以有误差。"
"至于为什么西半部分被划为商住用地,是因为2019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调整。"领导指着地图,"您看,您这块地刚好卡在工业区和商住区的交界线上。工作人员在做规划的时候,把西半部分划进了商住区范围。"
张建国木然地点着头。
这一切都太不真实了。
"您这个案例很特殊。"领导感慨,"如果全是工业用地,也就200多万。如果全是商住用地,也就230多万。恰好一半一半,而且面积还比登记的多了480平方米,这些因素凑在一起,才有了这个数字。"
"我……我这就是说,我可以拿到468万?"张建国终于找回了声音。
"对,扣除相关税费后,您实际到手应该在450万左右。"
450万。
张建国坐在椅子上,眼泪突然就下来了。
26年。
他等了26年。
从20岁到46岁。
从青年到中年。
从满头黑发到两鬓斑白。
这26年里,他被嘲笑过无数次。
"买那破水池干嘛?"
"张建国脑子进水了。"
"500块打水漂了。"
这26年里,他和家人吵过无数次架。
妻子哭着说:"我受够了!"
岳父拍着桌子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
儿子不解地问:"咱家是不是很穷?"
这26年里,他无数次想过要放弃。
2004年,有人出300块,他差点卖了。
2010年,李明出500块,他差点答应了。
2020年,妻子回了娘家,他差点扛不住了。
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远见。
不是因为他有多强的意志。
只是因为,都投进去那么多了,不想认输。
只是因为,都等了那么久了,不甘心。
"张先生,您没事吧?"工作人员递过来一杯水。
张建国接过水,大口大口地喝着。
"没事,我没事。"他抹了把脸,"我……我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接下来的流程很顺利。
身份证、户口本、产权证、婚姻证明,所有材料都齐全。
"大约一个月后,补偿款会打到您的账户。"工作人员说,"到时候我们会通知您。"
"好,好的。"张建国小心翼翼地收好所有文件。
走出拆迁办,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他站在门口,掏出手机,手抖得都按不准号码。
终于拨通了赵小慧的电话。
"小慧……"他的声音哽咽了。
"建国?"赵小慧紧张地问,"怎么样?赔了多少?"
"468万。"
电话那头沉默了。
"你说什么?"
"468万。"张建国重复了一遍,"扣税后能拿450万左右。"
电话那头传来"咚"的一声,像是什么东西掉在地上。
"小慧?小慧?!"
过了好一会儿,赵小慧的声音才传来,带着哭腔。
"你没骗我?"
"没有,真的。"张建国也哭了出来,"小慧,咱们熬出头了。"
"建国……"赵小慧哭得说不出话。
"我马上回家,等我。"
挂了电话,张建国站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他想起26年前,自己第一次站在那个水池前的样子。
那时候他才20岁,年轻气盛,觉得自己能赌对未来。
那时候他不知道,这一赌,就是26年。
那时候他更不知道,这26年里会有多少苦难和煎熬。
但现在,一切都值得了。
06
一个月后,450万补偿款到账了。
张建国看着银行卡上的数字,还是觉得不真实。
"爸,咱们真的有450万了?"儿子也不敢相信。
"真的。"张建国笑着,"你想要什么,爸都给你买。"
"我不要什么。"儿子说,"我就想让妈妈开心。"
赵小慧在一旁,眼泪又流了下来。
这些年,她受的委屈太多了。
别人问她家里情况,她不敢说有个破水池。
别人聊起资产,她只能低头不语。
别人拆迁赔了钱,她羡慕得睡不着觉。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小慧,这些年辛苦你了。"张建国握着她的手,"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
"嗯。"赵小慧点点头。
第一件事,张建国给父母各买了一套房。
"建国,这太贵了。"母亲拉着他的手,"你自己还要用钱呢。"
"妈,这些年您和爸帮了我太多。"张建国说,"要不是您和爸一直支持我,我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张大山抽着烟,没说话,但眼圈红了。
"爸,当年您说我买水池是傻,您说对了。"张建国笑着说,"我是傻,但我傻得值了。"
第二件事,给儿子存了100万的教育基金。
"这钱,够你上大学、读研究生了。"张建国说,"好好学习,别像爸这样吃苦。"
"爸,您一点都不傻。"儿子认真地说,"您是我见过最有耐心的人。"
第三件事,还清了所有的债。
这些年,为了维持生活,为了儿子上学,张建国东拼西凑借了不少钱。
七大姑八大姨,老同事老朋友,零零碎碎加起来有10多万。
"建国,你这是干嘛?"当年嘲笑他的李明接到还款的时候,都愣住了。
"李哥,当年借您的5000块,这是利息。"张建国多给了2000块。
"不是,你哪来这么多钱?"
"我那个水池,拆了。"
"拆了赔多少?"李明好奇地问。
"不多,够还债了。"张建国没说具体数字。
李明看着他的背影,突然想起26年前,自己嘲笑他买破水池的样子。
现在,谁才是傻子?
消息很快在老工厂的圈子里传开了。
"听说了吗?张建国那个水池,拆迁赔了好几百万!"
"真的假的?他当年花500买的那个破水池?"
"千真万确!我表弟在拆迁办工作,说赔了450万!"
"我的天,当年我们还笑他傻……"
那些曾经嘲笑过张建国的人,现在都沉默了。
当年劝他赶紧卖掉的人,现在都后悔了。
"要是我当年也买一块……"
"谁能想到会发展成这样……"
"张建国这运气,真是没谁了。"
但只有张建国自己知道,这不是运气。
这是26年的坚持。
这是5700块的投入。
这是无数个失眠的夜晚。
这是无数次动摇后的坚持。
这是无数次想放弃却咬牙撑下来的结果。
有一天,当年的厂长王德胜找到了他。
"建国,听说你发了。"老人笑着说,"当年我还劝你别抱太大希望。"
"厂长,要不是您当初同意我分期付款,我连买都买不起。"张建国说,"说起来,我还要谢谢您。"
"你知道吗?"王德胜点了根烟,"当年卖那个水池,其实我心里也犯嘀咕。万一以后真的值钱了怎么办?但是厂里需要钱,我也没办法。"
"现在看来,卖对了。"张建国说,"厂里拿到了急需的资金,我也得到了一个机会。"
"你这孩子,心态好。"王德胜感慨,"26年啊,多少人能坚持下来?"
"厂长,其实很多次我都想放弃。"张建国坦白道,"2004年的时候,有人出300块,我差点就卖了。2010年的时候,李明出500块,我也动心了。2020年的时候,老婆都回娘家了,我真的快撑不住了。"
"那你为什么还是坚持了?"
"不甘心吧。"张建国想了想,"都投进去那么多了,都等了那么久了,再放弃就太可惜了。"
"这就是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王德胜拍拍他的肩膀,"别人看到的是眼前的得失,你看到的是长远的可能。"
"我可没想那么多。"张建国笑了,"我就是单纯的不想认输。"
回到家,赵小慧正在收拾房子。
他们买了一套120平的新房,正在装修。
"建国,你过来看看,这个颜色你觉得怎么样?"赵小慧拿着色卡问。
"你喜欢就行。"张建国搂着她,"小慧,这些年真的辛苦你了。"
"别说了。"赵小慧靠在他肩上,"都过去了。"
"我算了一下,这26年,我总共为那个水池投入了5700块。"张建国说,"现在拿到450万,投资回报率789倍。"
"你还算得这么清楚。"赵小慧笑了。
"但你知道吗?这450万里,有多少是钱,有多少是其他的?"张建国说,"26年的时间,26年的压力,26年的煎熬,26年的坚持,这些能用钱衡量吗?"
赵小慧沉默了。
"如果重新来一次,你还会买那个水池吗?"她突然问。
张建国想了很久。
"会。"他说,"因为这26年,虽然苦,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张建国说,"如果我当年放弃了,就永远不会有今天。"
窗外,夕阳西下。
金色的阳光洒进来,照在两个人身上。
这一刻,所有的苦难都变成了值得。
半年后,张建国的新房装修好了。
乔迁那天,来了很多人。
父母、岳父母、老同事、老邻居,挤满了整个客厅。
"建国,这房子真漂亮!"
"你真是苦尽甘来了!"
"当年谁能想到啊……"
张建国端着酒杯,一桌一桌地敬酒。
当敬到李明那桌的时候,李明站了起来。
"建国,我敬你。"他举起酒杯,"当年我笑你傻,现在看来,傻的是我。"
"李哥,别这么说。"张建国笑着,"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
"不。"李明认真地说,"我不是看走眼,我是看不起你。我觉得你一个普通工人,买个破水池,就是白日做梦。"
"现在呢?"
"现在我知道了。"李明说,"梦想这个东西,只有坚持才有意义。"
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晚上,客人都散了。
一家三口坐在新房的阳台上,看着城市的夜景。
"爸,您那个水池现在怎么样了?"儿子问。
"拆了。"张建国说,"建成新的工业园了。"
"您会想念它吗?"
"会。"张建国点点头,"它陪了我26年,就像老朋友一样。"
"爸,我以后也想像您一样,坚持做一件事。"儿子说。
"好。"张建国摸摸儿子的头,"但记住,坚持不是固执。要学会判断,学会取舍。爸只是运气好,赶上了城市发展。如果换个地方,换个时代,可能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那您后悔吗?"
"不后悔。"张建国笑了,"因为我坚持的不只是那个水池,更是一个信念——相信未来会更好。"
赵小慧在一旁,眼泪又掉了下来。
26年。
从两手空空,到450万身家。
从被嘲笑,到被羡慕。
从贫困,到富足。
这一切,都源于当年那个20岁小伙的一个决定。
一个被所有人嘲笑的决定。
一个让他坚持了26年的决定。
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决定。
城市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
某个角落,曾经的那个水池已经变成了崭新的厂房。
但在张建国心里,它永远都在。
它见证了一个普通人的26年。
见证了一个家庭的苦难与希望。
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更见证了一个简单的真理——
坚持,终会有回报。
只是,有时候需要等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