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介绍

宋徽宗的轻佻态度如何影响收复燕京之战?

发布日期:2025-07-11 13:26 点击次数:99

金国在灭辽进程中的迅猛态势,终于惊醒了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 1122 年)正月初一,宋徽宗完成《艮岳记》,大肆宣扬皇家园林艮岳之美。然而,十三天后,辽中京陷落的消息传来,宋徽宗才如梦方醒,意识到必须尽快出兵燕京,否则若金国先一步攻克,北宋再想收回燕京将难上加难。

三月十七,金国向北宋代州守军发来军牒,宣称已占据山后地区,并要求北宋不得收留从金国占领区逃来的辽国难民,否则后果自负。这一军牒进一步加剧了宋徽宗出兵的紧迫感。

四月,宋徽宗派遣童贯为宣抚使,率领十五万大军北上收复燕京,试图挽回在燕云十六州问题上的被动局面。出兵前夕,宋徽宗给童贯制定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燕京百姓欢迎宋军,可顺利收复;中策是天锡帝称臣,保留其藩王地位;下策则是陷入僵持。然而,这场战役从一开始便笼罩在不确定与混乱之中。

四月二十三,童贯驻军高阳关。五月初九,蔡攸被任命为童贯副手,他信心满满,甚至在辞别皇帝时,因见皇帝身边有两名美妾,便大胆索要,宋徽宗竟未加责备,反而带出几分戏谑,这一细节或许也折射出北宋朝廷对这场战争的轻佻态度。

五月十三,童贯将大军分为东路军与西路军,东路军由种师道指挥,西路军由辛兴宗率领。种师道,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长期在西北对抗西夏,对战争有着深刻理解。他本不赞同攻打辽国,但在军令难违之下,仍率军前往前线。

雄州知州和诜向童贯献策,建议以攻心为上,通过降下黄榜、大旗等手段,向燕京百姓宣扬宋军不得已而战,并严明军纪,承诺接纳投降的辽军。童贯对此大为赞赏,并派张宝、赵忠前往燕京劝降,却被天锡帝斩杀。另一位使臣赵翊也被送往燕京处死。

在这种情况下,童贯仍寄希望于劝降,他选择了马扩前往燕京。马扩深知此行凶险,但仍毅然前往。在前往燕京途中,他路过新城,与刘宗吉相遇。刘宗吉向马扩透露了辽军的真实情况:号称两千骑兵,实则仅萧干的三百多骑兵有实战经验,其余多为未经战阵的纨绔子弟,且军纪松散,马匹散放。他希望马扩能将这一情报传回宋军,以便宋军出其不意发起攻击。

马扩根据刘宗吉的情报,更加坚定地前往燕京。他在燕京与辽国大臣们展开激烈辩论,试图说服他们投降。然而,此时宋军却传来败讯,种师道的部队在蓝沟甸渡河时遭到耶律大石的袭击,损失惨重,杨可世部几乎全军覆没。刘宗吉在这场战斗中被杀。

五月二十九,耶律大石和萧干遣使者谴责种师道毁约。种师道向童贯请示,却得不到明确指示。风雨之中,宋军士卒惊慌失措,互相践踏,死伤无数。西路军在范村方向同样战败。这两场败仗,彻底暴露了宋军的虚弱与混乱。

马扩在燕京期间,因种师道军队的失败,陷入性命危机。他机智地为自己辩护,声称刘宗吉是主动投降北宋,他不过是作为使者传递信件,杨可世的军队是为纳降而来,却被辽军误伤。他在忐忑中等待了三天,最终被王介儒陪同放回宋境。

在返回途中,王介儒与马扩的对话揭示了边境地区人民的复杂情感。王介儒感慨两国百年和平,白发老人都未见战争,如今战火重燃,燕京父老对辽国已有了深厚感情。马扩则试图说服他,大宋才是燕人的亲爹,辽国不过是养父,燕人不应忘本。这场对话,不仅是两人观点的交锋,更是对当时边境人心向背的深刻洞察。

马扩回到宋境后,发现童贯及其属下因种师道遇阻而惊慌失措,将战败归咎于他传递的情报有误。他们谎报辽军强大,以掩盖自身的无能与决策失误。种师道等有识之士因坚持辽军虚弱观点而遭受处罚,被迫退休。宋军在混乱中班师回朝,第一次收复燕京之战以失败告终。

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让宋徽宗的财政雪上加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让金国对北宋的实力与决心产生了新的判断。阿骨打在燕京问题上犹豫不决,既担心北宋先攻下燕京后拒绝支付岁币,又渴望通过攻占燕京换取北宋的丰厚回报。他决定再次派遣使团到北宋询问情况。

金国使团于五月十八出发,成员包括徒孤旦乌歇、高庆裔等人。阿骨打在书信中强调金国武功,提及天锡帝已派人求和,但金国因与北宋的和约在先而未同意,催促北宋确定夹攻日期。使团需先见童贯,再入京师见皇帝,这一过程耗费了较长时间,直到九月初三才见到宋徽宗。

而在此期间,天锡帝耶律淳因病去世。六月,天祚帝试图反击,收复朔州、应州等地,天锡帝病情恶化,不久便驾崩。天祚帝的攻势很快被金军击退,但他再次远遁。天锡帝死后,燕京政权发生剧烈变动。宰相李处温本欲投降北宋,却被萧干捷足先登,立萧氏为皇太后,秦王为皇帝,掌握实权的萧后与萧干对汉人不信任,导致辽国内部更加离心离德。

宋朝趁机让童贯和蔡攸重新治兵,由刘延庆带兵。然而,刘延庆内心却倾向让金军攻占燕京,再用岁币换回,以保全宋军实力。这种机会主义论调在北宋朝廷中弥漫,反映了其在面对强敌时的犹豫不决与缺乏自信。

九月十八,宋徽宗在与金国使节达成互不追究失约的共识后,派赵良嗣为正使,马扩为副使,从登州出发,与金国使臣一同前往履行约定。但宋徽宗在国书中依然采用模糊策略,一方面强调要收回燕云所有州县,另一方面又在进军顺序上让步,表示谁先进攻燕京都可,攻下后北宋仍会支付岁币。这种矛盾的态度让马扩感到形势不妙。

宋徽宗还在事目中诋毁西夏,试图转移金国注意力,却适得其反,让金国更加轻视北宋。就在宋金使团出发五天后,九月二十三日,辽国大将郭药师投降北宋的消息传来。这一变故,或许又将改变宋徽宗的战略决策,让本就复杂的局势再生变数。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88彩

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