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报道——当家居零售企业AtHomeGroupInc.的律师在美国破产法院向法官申请免除该零售商近20亿美元债务时,给出的理由直截了当:关税。
如今,在越来越多的法庭上都能听到这样的说法。瓷砖进口商MosaicCos.在近期的破产陈述中就将责任归咎于关税;而就在几周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马瑞利集团(MarelliHoldingsCo.)和铝贸易商Sinobec集团(SinobecGroupInc.)也持同样说辞。彭博社收集的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初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总统首次宣布新一轮关税以来,在美国至少10起企业破产案中,关税都被列为关键原因之一。
许多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认为,将企业破产归咎于关税缺乏依据,至少目前是如此。他们表示,首先,最新一轮关税出台时间尚短,不足以对企业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于通常拥有数月库存的企业而言。
这是企业破产“老剧本”的最新篇章——在这类案例中,企业会将倒闭归咎于各种外部因素:从消费者需求多变、汇率波动,甚至是恶劣天气,唯独不愿承认自身失误。尽管市场分析师称,关税最终可能会导致部分本就陷入困境的企业走向破产,但目前来看,关税更多是企业掩盖深层问题的借口。
“企业确实正面临困境,但关税并非导致其破产的原因,”沃尔夫研究公司(WolfeResearch)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妮・罗斯(StephanieRoth)表示,“除非就业市场出现真正严重的恶化,否则没有充分理由认为消费者会大幅缩减开支,或是经济疲软到足以引发大规模企业破产。”
以AtHome为例,该公司销售各类商品,从庭院家具、地毯到普通墙面装饰品应有尽有。但其问题在特朗普最新一轮关税出台前就已存在许久。
2021年,私募股权公司赫尔曼-弗里德曼(Hellman&Friedman)收购AtHome后,该公司便背负了沉重债务;加之新冠疫情对供应链造成冲击,导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随着消费者开始将更多支出用于旅行和休闲,家居用品需求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公司业绩,这一状况在2023年导致其信用评级被下调,融资市场也陷入困境。
上个月,这家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公司表示,作为破产重组的一部分,将在其250多家门店中至少关闭26家。
在纽约皇后区雷哥公园即将关闭的AtHome门店内,冒着夏日酷暑前来寻找折扣商品的顾客们,对门店的关闭感到惋惜。
“看到这家店要关了,我还挺难过的,因为在这里很容易找到符合自己风格的东西,”22岁的戴安娜・德拉克斯(DianaDelacruz)一边浏览店内清仓商品一边说道。
AtHome的代表拒绝置评。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马瑞利集团在法庭陈述中称,特朗普政府今年3月实施的汽车关税对其造成了“严重影响”。
但这家为Stellantis集团(STLA)、日产汽车公司(NissanMotorCo.)等品牌提供照明系统和悬架部件的企业,此前已在应对行业动荡——汽车电动化和自动化趋势迫使汽车制造商调整战略,以应对关键市场销量下滑的局面。
马瑞利集团公关总监费尔南多・维万科(FernandoVivanco)在电子邮件回复中表示:“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市场压力,以及早在当前关税实施一年前就已出现的产量下降,才是限制我们营运资金的主要问题。”
桑诺瓦的困境
部分企业表示,关税只是其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桑诺瓦能源国际公司(SunnovaEnergyInternationalInc.)在6月的报告中称,政府补贴削减、通胀高企和利率上升抑制了对其设备的需求,同时提到最新关税是另一个障碍。
查看更多:随着更高关税落地,美国通胀将进一步攀升
过去一年,该行业多家知名企业也已申请破产,包括SunPower公司、Lumio公司以及迈耶博格技术公司(MeyerBurgerTechnologyAG)的美国业务部门。
桑诺瓦的代表除破产声明外,拒绝进一步置评。
市场分析师表示,取决于特朗普政府贸易谈判的进展,未来几个月关税或许真的会在企业破产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近期经济指标——包括美国消费者支出、零售销售和制造业活动——已显示出,在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市场需求正出现下滑。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Ratings)本周初发布的报告显示,面临高违约风险的企业数量已升至11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然而,截至目前,企业受到的整体损害仍在可控范围内。标准普尔全球评级(S&PGlobalRatings)几周前宣布,近几个月其做出的评级调整中,有31项与关税相关,但其中仅有9项为评级下调。
目前,一些人士认为,若企业早已在推进重组计划,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可能只是成为其提前申请破产的“催化剂”。
哥伦比亚大学里士满商业、法律与公共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托德・贝克(ToddBaker)表示:“其中有些案例,一看就像是私募股权公司在操作——他们擅长利用破产法推进业务重组,保住自己想保留的业务,同时摆脱难以承受的债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