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谷歌、英伟达等美股科技巨头新一季财报出炉,单季净利润合计高达1342亿美元。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七大金刚”业绩持续飙升,但亚马逊却意外出现8%跌幅。全球资本为何只青睐少数几家?中国企业还有机会吗?
数据背后:赢家通吃格局加剧
本轮财报最吸睛的莫过于微软和谷歌两大科技巨头。微软第四财季营收764.41亿美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272.33亿美元,同比提升24%。全年净利率高达36.15%,位列全球盈利能力前三。这种表现放在A股市场,即便与贵州茅台(2023年全年净利627亿元)相比,也相差近10倍。
Alphabet母公司谷歌同样不遑多让。本季度营收96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单季赚下2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宣布上调年度资本支出至850亿美元,这背后是对AI和云计算赛道的长期押注。
苹果虽然以234亿美金的季度盈利稳居前列,但今年以来市值下滑19%,已被英伟达反超。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苹果持有现金储备1330亿美金,为应对行业波动预留了充足弹药。但其产品创新力正遭遇挑战——iPhone销量趋缓,新品类迟迟未见爆款。
“在陆家嘴金融交易会上,多位机构投资者直言,美股龙头公司已经形成‘护城河’,新玩家想撼动其地位难度极大。”某券商首席向笔者透露,如今海外资金更倾向于抱团核心资产,而非分散配置。
产业链延伸:AI芯片点燃新引擎
本次财报最大黑马无疑是英伟达。该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440.62亿美元,同比激增69%;净利润187.75亿美金,同比增长26%。当前市值已突破4万亿美金,一举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一。这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生成式AI芯片需求暴涨,以及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落地。
Meta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二季度营收475.2亿元美元,同比增22%;净利183.4亿元美元,增长36%。得益于广告业务回暖和成本控制优化,其38%的高毛利率让不少互联网同行望尘莫及。而亚马逊则因云服务增速放缓、消费端压力显现,本期虽实现182亿纯利,却遭遇8%的罕见跌幅。“这其实提醒我们,高成长行业周期性波动不可忽视。”业内人士分析道。
政策风向与风险模型解读
聚焦政策层面,中信证券研判认为,美联储维持宽松货币环境,加之美国《芯片法案》补贴落地,是推动科技板块业绩扩张的重要推手;中金公司则提示,大型科企估值偏高存在阶段性回调风险;国泰君安强调,美国上市公司的ESG披露标准趋严,将影响部分企业海外融资能力。从Wind终端数据看,目前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分企业ESG评级平均提升12%。
表1:中美科技监管政策条文对比(节选)
| 项目 | 美国《芯片法案》 | 中国注册制改革 |
|--------------|----------------------|---------------------|
| 补贴力度 | 520 亿美元 | 创业板/北交所专项基金 |
| 信息披露要求 | ESG强制+气候报告 | 强化信披+退市机制 |
| 上市门槛 | 高研发投入 | 市场化审核 |
误区警示:“龙头恒强”并非永远安全垫
很多投资者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押注行业龙头,就能穿越牛熊。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今年以来特斯拉汽车交付量同比下降13%、营业收入减少12%、利润缩水16%,即使坐拥9760 亿美元市值,也无法避免周期调整带来的阵痛。此外,“赢家通吃”的格局往往伴随监管加强与创新瓶颈。一旦技术路线切换或法规变化,大象也可能摔跤。“历史回报率再好,不代表未来一定复制。”这是华尔街老将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普通投资人必须牢记的底线思维。
三项可操作建议:
1.资产配置宜适度均衡,不盲目重仓热门赛道,可关注港、美、中三地优质ETF进行分散布局。
2.密切跟踪产业链上下游变革,如关注A股半导体、新能源设备等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细分龙头。
3.强化基本面研究,通过定期复盘上市公司ESG表现和治理结构,把握长期价值而非短线炒作情绪。例如用Wind ESG评分辅助筛选标的,有效规避潜在合规风险。
实操案例参考:
- 海康威视(002415.SZ)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持续加码智能制造领域研发投入,并主动完善碳排放信息披露体系,使得Q2获得MSCI ESG评级上调,有效提升国际资金关注度。
- 隆基绿能(601012.SH)公告显示,在光伏组件出口受限背景下,通过深化供应链管理及绿色工厂认证,实现毛利率逆势上涨7个百分点,为国内新能源板块提供了突围范例。
- 在深圳前海举办的新经济论坛期间,多家创投机构表示,将重点投向具备原创技术壁垒且符合“双碳”战略方向的新兴独角兽项目,以谋求跨周期成长红利。
结尾互动: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未来十年,中国哪些领域有望诞生自己的“超级盈利机器”?如果资本只流向寡头,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