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大国之间的贸易谈判变得这么紧张呢?2025年7月28日那天,中美代表在斯德哥尔摩坐下来谈事儿,从下午3点一直谈到晚上8点,这中间到底发生了啥,会不会是双方在核心问题上互相试探底线?如果你仔细看那些新闻报道,就能发现特朗普在这时候抛出访华条件,其实是想在谈判桌上多占点便宜。
先说说背景吧,为什么选斯德哥尔摩这个地方?因为瑞典中立啊,不偏不倚,双方都不想在对方地盘上谈,以免吃亏。想想看,美国那边领头的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中国这边是副总理何立峰。他们一见面,就直奔主题:关税休战期快到期了,得商量延长不延长。休战期是5月份在日内瓦谈成的,90天内把关税降下来,美国对华货物从145%降到30%,中国对美从125%降到10%。现在8月12日就到期,如果不续,关税又得飙回去,那全球经济得乱套。
谈判第一天,谈了五个多小时,没对外放风,安静得像啥事儿都没发生。但安静背后,肯定是双方在半导体、投资审查、稀土出口这些关键点上拉锯。美国想减贸易逆差,去年整体逆差9040亿美元,对华就近3000亿。中国则想取消那20%的芬太尼相关关税,因为他们最近加了两个芬太尼前体到管制名单里,算是回应了美方的压力。俄罗斯和伊朗石油采购问题也提上了桌,美方想让中方少买点,以此施压。但这些事儿,没那么容易松口,谁先让步谁就露底牌。
第二天,7月29日,继续谈,还是没签协议,但双方都说“建设性”,同意继续沟通,争取延长休战期。贝森特出来对记者说,一切得特朗普拍板,他有最终决定权。这话听着就强势,特朗普在飞机上也说,他刚跟贝森特通电话,感觉不错,但批准不批准还得看他。想想特朗普的风格,从他上台就启动贸易战,征收关税,逼各国让步。现在他刚跟欧盟、日本谈成协议,欧盟货物关税15%,日本也类似,对华自然不想轻易松手。
特朗普的访华条件是怎么回事儿?7月29日,他公开说,他可能去中国,但前提是中方得正式邀请他。听起来简单,但这不是随便说说。之前中美高层通话,中方已经表示欢迎合适时机访华,这是外交上的客套话。但特朗普非要“正式邀请”,这就把事儿复杂化了。
他或许想借此在国内选举前秀肌肉,显示对华强硬,稳住支持者。或者在谈判中当筹码:如果中方邀了,他就宣称受重视;没邀,就说被冷落,借机施压。新闻里说他否认在求着见中国领导人,但又说如果邀了就去,这态度挺嚣张的,像在说“你们求我啊”。
北京的回应呢?外交部发言人说,中方欢迎对话,但得基于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意思是,谈实质问题,别光玩形式。传统邀请模式现在不适用了,更现实的是共同商定时间地点,就像冯德莱恩访华那样,多轮筹备后定下来,不是谁请谁。北京看重的是谈判结果,有没有真进展,而不是来人拍照握手。特朗普这招,可能是因为谈判没占大便宜,心里没底,想转移注意力。如果谈顺了,他早吹嘘了;现在安静,说明没啥大突破。
外部因素也搅局。俄罗斯说,如果特朗普和普京同期访华,不排除三方在北京见面。这听着像俄美互动,但其实跟中美博弈挂钩。美方或许想借“三方会晤”掩盖谈判被动,装成多线主导。中方回应,乐见俄美改善关系,为世界和平出力。但底线清楚:对话不能让步太多。想想看,大国博弈里,外部动静能搅水,但改变不了核心——得平起平坐谈事儿。中方这态度,显示出底气:不慌不忙,按自己节奏来,不被别人牵鼻子走。
整个事件,反映出中美经贸胶着。谈判谈了那么久,没大成果,但也没崩盘。特朗普的条件,像是想掌控节奏,但北京不买账。未来呢?如果访华成行,得看双方让步多少。贸易战伤全球,谁都不想重来,但核心利益谁也不松。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