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仙林街道上,几辆黄色工程车正沿着学典路缓缓行进。市政养护工老王蹲在井盖旁,用铁钩掀起厚重的铸铁盖板,一股潮湿的霉味混合着淤泥的腥气扑面而来。"老张,把高压水枪递过来!"他抹了把汗,对着井下泛着油光的淤积物皱起眉头。这是本月第三次疏通同一条管线,上周的暴雨让附近餐饮街的油污再度凝结成块。
与此同时,市政指挥中心的大屏上,智能监测系统正闪烁红色预警。青年工程师小林盯着传回的管道内窥影像,突然直起身子:"7号支管交叉口有树根侵入!"他快速调出该路段竣工图纸,发现这段30年树龄的法国梧桐恰好栽种在管线正上方。窗外传来闷雷声,天气预报显示两小时后将有大到暴雨。应急小组立即兵分两路。老王带着新型管道机器人下井,这种装备了旋转刀头的设备能精准切削侵入管体的根系;地面组则联系园林部门启动古树保护性移植。当第一滴雨砸在安全帽上时,疏通车已开始对主干管进行高压冲洗,掺着细沙的水流在管道内壁冲刷出哗哗的回响。"通了!"井下传来闷闷的欢呼声。监控画面显示,暗红色的淤积物正被湍急的水流裹挟着冲向污水处理厂。小林看着实时更新的流量数据长舒一口气,转头对同事笑道:"下次规划新管线时,咱们得给树根预留生长空间。"雨幕中,市政工人们橙色的反光背心像跳动的火苗,照亮了城市地下纵横交错的血管。